[实用新型]一种防爆吸波电路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1106.8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9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付国红;吴燕清;蒋奇云;黄良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3/18 | 分类号: | G01V3/18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 43108 | 代理人: | 宋向红 |
地址: | 4112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爆 电路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法勘探信号发送机配套的防爆吸波电路模块。
背景技术
电法勘探信号发送机需要直接对大地供电,负载特性呈感性,在矩形信号跳变沿易产生尖峰干扰信号,需要并联电容吸收尖峰信号的能量,减小尖峰信号幅度乃至避免尖峰信号的产生,而在煤矿井下使用的时候,如果在发送机输出端直接并联电容却使电法信号发送机由此又不能通过防爆测试。
在矿井下存在着瓦斯气体,电器下井均有防爆要求,电法勘探信号发送时要直接对外供电,输出电压、电流均有严格限制,可允许在电法信号发送机输出端并联吸波电容的容量很小,限制严格。而电法信号发送机一般需要连接较长导线对地供电,其输出回路呈感性,发送机输出端在信号跳变时容易产生尖峰干扰,太小的吸波电容难以有效吸收尖峰能量,从而影响发送机输出信号质量,但若直接在发送机输出级并联较大容量的吸波电容,则又破坏仪器的防爆性能,导致不能在井下使用这样的物探设备。
若在电法信号发送机输出端并联电容,这种吸波电路结构简单,在地面电法勘探信号发送机的应用环境中尚可收到较好效果,但此法不能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防爆吸波电路模块,即一种电法勘探信号发送机输出端出现尖峰干扰时的双向吸波回路,并可符合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使用电法勘探仪器所需要的本质安全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防爆吸波电路模块,其特点是:电容组与电阻组并联后与二极管组的阴极连接而组成吸波电路,所述两个相同的吸波电路反向并联,其两端引出接线端子。
较优选的方案,在所述两个反向并联后的吸波电路外采用绝缘材料密封封装,两端引出接线端子。
更具体的方案是,所述二极管组采用1个二极管或2个以上二极管串联;电容组采用1个电容或2个以上电容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电阻组采用1个电阻或2个以上电阻串联或并联或混联。
本实用新型采用二极管阴极连接电容,放电电阻与电容并联,两组结构相同的吸波电路反向并联组成吸波模块,可用于吸收双向尖峰干扰,电容仅在所连接的二极管阳极电位高于阴极电位时,对电容充电,电容仅通过与其并联的电阻放电,放电回路限制在模块内,这就阻断了吸波电容对模块外部放电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模块可在电法勘探信号发送机内的信号输出端并联,亦可在电法勘探信号发送机外的信号输出端并联,电法信号发送机输出端(两端)分别与模块两端的引出接线端子连接,或将电法勘探输出电缆的一根连接吸波模块的一个引出接线端子,另一根电缆连接另一个引出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该吸波电路,既能显著增大吸波电容的容量,改善吸波效果,又可满足对井下电法信号发送机增加吸波电容后的防爆要求。
(2)采用该吸波电路可实现尖峰干扰的双向吸收。
(3)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方便,成本低。
(4)应用于煤矿井下电法勘探信号发送机信号输出端的尖峰吸收,改善了输出信号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原理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防爆吸波电路模块由2路完全相同的DCR电路反向并联组成,一路包括二极管D1及与其阴极连接的电容C1,与电容C1并联的电阻R1;另一路包括二极管D2及与其阴极连接的电容C2,与电容C2并联的电阻R2;该2路反向并联的吸波电路采用环氧树脂绝缘材料密封封装在一个模块内,两端引出接线端子A端和B端。
本实用新型利用参数相同的两路DCR电路反向并联组成,对正向和反向尖峰干扰具有相同的吸收性能,当二极管阳极比阴极电位高的时候,信号经二极管对电容充电,电容获得的电能经与之并联的电阻放电,而放电回路被绝缘密封在模块内,电容不对模块外的电路构成放电回路。
设电路中的电容C、电阻R组成的放电回路的时间常数为RC,电法勘探信号发送机输出信号的脉冲宽度为T,则需要满足的关系RC<T,保证模块内的电容在吸收尖峰干扰信号的能量后,能有足够长的时间放电,以便吸收后续尖峰干扰信号。
设计的模块内部的放电电阻R,要有足够的耗散功率,必要时可在电阻上增加散热片,以增大模块的耗散功率、保证模块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11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