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力发电用真空接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0972.5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4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沈兴元;张志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蓝虹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 |
代理公司: | 无锡大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8 | 代理人: | 郭丰海 |
地址: | 21403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力 发电 真空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器开关。具体说,是用来将风力发电机发出的电输送到电网中的大电流真空接触器。
背景技术
在电器制造领域都知道,传统的真空接触器都采用一个真空开关管。由于采用一个真空开关管,其额定工作电流只有不足2000安培,使得这种真空接触器只能用在中小功率的电力设备上,无法用在大功率发电设备上,尤其是3000安培以上的风力发电机上根本无法使用,适用范围受到限制。又由于传统真空接触器中,静铁芯及线圈的数量较少,通常,真空开关管与静铁芯及线圈间是按照真空开关管:静铁芯及线圈=1.5:1的数量比例配置,使得静铁芯与动衔铁间的吸力小,不仅合闸时动衔铁易抖动,还易出现难以吸合的情况。因此,上述真空接触器的合闸性能不稳定。再一方面,由于拐臂的一端直接与动导电杆下端相连,动导电杆与拐臂间的松紧程度无法调节,使得各个真空开关管的静导电杆里端的静触头与动导电杆里端的动触头间难以实现同步合闸或分闸。因此,传统真空接触器无法满足风力发电中的大电流高稳定可靠的使用场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风力发电用真空接触器。这种真空接触器,不仅适用大电流场合,而且合闸性能稳定、质量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风力发电用真空接触器,包括后基板、前基板,所述后基板为铁板,前、后基板的同一竖向两边间通过侧板连接在一起。后基板内侧面上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辅助开关、静衔铁板和二次电源模块,所述静衔铁板上固定有静铁芯,静铁芯外径上套有线圈。所述线圈和辅助开关均通过导线与二次电源模块相连。静铁芯与前基板间有可与静铁芯接触或分离的动衔铁板,动衔铁板与静衔铁板间连有分闸弹簧,动衔铁板上边内侧有打板螺钉,与打板螺钉相对的辅助开关一端有触头。前基板的外面上边和下边分别有静出线排和动出线排,且静出线排和动出线排与前基板间呈绝缘状配合。静出线排与动出线排间有真空开关管,真空开关管的静导电杆和动导电杆分别与静出线排和动出线排相连。动衔铁板下边有呈水平布置的转轴,转轴两端呈活动状安装在两侧板上。转轴与动导电杆间有拐臂,该拐臂为非导电体,拐臂的一端固定在转轴上,其结构特点是拐臂的另一端借助复位弹簧与动导电杆相连。每一极静出线排与动出线排间均并联有两个真空开关管。所述真空开关管与静铁芯的数量比例按照真空开关管:静铁芯及线圈=1:1的比例配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前基板为铁板,其外表面上有绝缘框架,所述静出线排和动出线排固定在绝缘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动导电杆下端有轴向螺孔,与拉杆相邻的拐臂一端上有杆孔,拉杆上端依次穿过拐臂一端的杆孔、锁紧螺母后旋入动导电杆下端的螺孔内。所述复位弹簧套在锁紧螺母与拐臂间的那段拉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绝缘框架下边有横向外凸边,横向外凸边上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部为水平状,下部为竖直状,其上部固定在所述横向外凸边上。所述动出线排连接在支撑板的下部。所述动导电杆下端连有导电夹,导电夹与动出线排间通过导线相连。
其中,所述二次电源模块含有控制电路、微处理器、红外收接器和UBS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动衔铁上边有轴孔,轴孔内固定有短轴。与该短轴相对的静衔铁板和后基板上有轴孔,轴孔内有调节螺钉。所述分闸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短轴里端相连,另一端固定有螺母,所述调节螺钉旋拧在该螺母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动衔铁板上边内侧连有连板,该连板的上部先向内弯折呈水平后再向上弯折呈竖状,从而使其上、中、下三段分别形成上竖段、水平段和下竖段。连板的上竖段上和下竖段均有轴孔,连板下端借助其下竖段上的轴孔、固定螺母和短轴固定在动衔铁的上边。所述打板螺钉固定在连板上竖段上的轴孔内。
其中,所述真空开关管含有陶瓷外壳,陶瓷外壳的顶部和底部均有杆孔,所述静导电杆固定在所述顶部杆孔内,所述动导电杆呈滑动状置于所述底部杆孔内。所述静导电杆里端有静触头,动导电杆里端有动触头。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蓝虹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蓝虹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09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