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锈钢铣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0963.6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5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欧思克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5/10 | 分类号: | B23C5/10;B23C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 铣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铣刀,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高效的不锈钢铣刀。
背景技术
在高科技的带动下发展迅速,金属切削方面也在高速发展,随着发展的需要切削刀具面临诸多挑战。在进行金属切削加工的时侯越来越多的厂家面临低碳环保问题、用户需求的多样化的问题、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等诸多问题,迫切要求刀具制造业厂商必须适应这种现实,生产出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刀具。
制造业在面临当前市场经济激烈残酷的竞争压力下,各个工厂生产节拍越来越快交货周期亦越来越短,产品更新换代研发周期也越来越短。而原材料以及人工工资的不断上涨更是火上浇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已达到空前,迫使制造业通过各种手段降低成本来赢得和占领市场份额,有人算过生产效率提高10%综合成本至少就会降低15%以上而利润就会增长20%以上,而刀具就是机械制造加工的牙齿,所谓牙好胃口就好、效率就高。因此客户迫切要求刀具制造厂家提供的刀具必须能够满足高效率、高精度、高的可靠性和专业性的要求。而传统的刀具很难满足他们的胃口,尤其在高转速大进给时刀具极易失效甚至断刀报废工件还占用大量非生产时间,如果不能实现高效率加工就意味着生产成本很高,而且还浪费很多宝贵的资源。
随着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冶金和食品、3C等工业的蓬勃发展,不锈钢材料已得到广泛应用。不锈钢工件的加工越来越广泛,但它属于难加工材料,刀具磨损快加工效率低等瓶颈,而要把它制造成各种各样的零件,都需要用刀具加工成各种形状,此类刀具市场需求庞大前景广阔而且还是工业易耗品。在采用精密机床加工不锈钢工件时,目前机床上的微小径刀具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尤其在高转速大进给时,微小径刀具极易失效断刀需求量大,报废工件还占用大量非生产时间,因此而增加很多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高转速,大进刀量,较长使用寿命的铣刀。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锈钢铣刀,包括一刀杆,所述刀杆的一端为切削头,所述切削头的外周面上设有2至4条具有不同螺旋角度的螺旋槽,各 螺旋槽的螺旋角由切削头的端部向尾部呈线性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螺旋槽的角度范围为35.5°至41.5°。
优选地,所述切削头表面涂覆有硬度为HV3200的隔热保护膜。
优选地,所述隔热保护膜厚度为3-5纳米。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铣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不锈钢铣刀的外周面上设有2-4螺旋槽,每个螺旋槽的螺旋角与其他螺旋槽的螺旋角不同且由大到小线性连续变化,这样刀具就会具有不同的螺旋槽间距和导程,相当于多把不同的刀具同时切削,因此能够产生一个不同相位的切削运动,从而可有效阻止谐振的产生,有效改善了刀具的性能,就算是刀具悬深很长,对深沟型腔侧壁切削加工容易产生切削共振弹刀的工况下,也能够平稳的进行切削,故在完成金属切削加工时可以比同类产品以更高的转速,更大的进给完成切削工作,而且还能很容易保证加工后工件的光洁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刀杆
2 切削头
3 螺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欧思克精密工具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欧思克精密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09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体封装制程及其封装结构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