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免钻孔复材自行车轮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0522.6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8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罗伟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坤骑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1/04 | 分类号: | B60B1/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赖开慧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孔 自行车 轮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免钻孔复材自行车轮圈,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复材轮圈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复材自行车轮圈的辐条孔一般采用钻头及夹具配合钻孔后,用于安装铜头入辐条:从性能上,由于钻孔破坏了轮圈腔壁的支撑,从而降低了整体强度;从外观上,钻头钻孔的真圆度较差且有毛边。
中国文献CN201010170086.4公开一种使用无内胎轮胎的轮圈与辐条的连接结构,包括轮圈、辐条和铜头,其中轮圈包括钢丝面和胎唇面,胎唇面不开孔;钢丝面上设置有多个凸台,每个凸台开有一个带内螺纹的盲孔作为辐条孔。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免钻孔复材自行车轮圈,直接成型出免钻孔,孔拉力可提升30%。。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免钻孔复材自行车轮圈,包括轮胎安装面及辐条安装面,所述轮胎安装面及辐条安装面分别设有若干外孔及内孔用于安装铜头、辐条,轮圈成型时在相应孔的部位设有成型芯轴直接成型出内、外免钻孔。
进一步,所述轮胎安装面的外孔与辐条安装面的内孔数量对应,其中内孔径为2.0-4.5mm,外孔径为4.0-8.5mm。
进一步,所述成型芯轴为金属或耐高温塑胶台阶轴,且该台阶轴可以沿内、外孔径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由于改善成型工艺,直接成型出免钻孔,与传统钻孔轮圈相比,孔拉力可提升3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成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配铜头辐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及图2,一种免钻孔复材自行车轮圈,包括轮胎安装面1及辐条安装面2,所述轮胎安装面1及辐条安装面2分别设有若干外孔11及内孔21用于安装铜头3和辐条4,轮圈成型时在相应孔的部位设有成型芯轴5直接成型出内、外免钻孔。在轮胎安装面1的外孔11与辐条安装面2的内孔21数量对应,且外孔径大于内孔径。所述成型芯轴5为金属或耐高温塑胶台阶轴,且该台阶轴可以沿内、外孔的径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轮圈内外孔径不一样,外孔比较大(约4.0-8.5mm),内孔比较小(约2.0-4.5mm),也就是说在成型工艺上的那根芯轴(具体可以为成型销或成型铁芯)需设计成不同外径执行。关于轮圈为何内外孔不同,是由于轮圈上所有的辐条集中于中心花鼓上,同时固定在轮圈上的是锁紧辐条的,带帽沿的铜管或铝管(铜头),由于轮圈的重心是靠花鼓通过辐条传递到轮圏上,也就是说锁辐条的帽沿是紧紧勾住轮圈内孔壁,为了能让带帽沿的铜管或铝管能拉住内孔壁,需将外孔径做大(至少要大于帽沿外径),其它外孔只是为了将带有帽沿铜管或铝管穿过并与辐条安装。
幅条孔拉力测试:1.固定两个支点;2.在辐条孔内做拉力测试,与传统钻孔轮圈相比,孔拉力可提升30%。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坤骑复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坤骑复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05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