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瀑布秋千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9463.0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5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马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贤 |
主分类号: | A63G9/00 | 分类号: | A63G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瀑布 秋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动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瀑布秋千。
背景技术
秋千是人们熟知的活动项目,但只是单纯的摆动难免缺乏趣味性。为了提高人们活动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对现有秋千进行改造是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普通秋千存在趣味性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结合秋千和瀑布一起作用的组合秋千。
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瀑布秋千,包括支架、绳索和座板,在支架上侧横向安装有一根支撑管,所述绳索直接固定或者通过轴承固定在横向的支撑管上,所述支撑管的下侧均布设置有出水孔;同时在支架下侧设置有水槽,水槽内安装有水泵,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支撑管的一端或两端连通;在支撑管的出水孔上还设置有控制开闭机构。
所述控制开闭机构是在出水孔上安装有延时开关。
在所述横向的支撑管上侧还设置有护罩。
所述控制开闭机构是在出水孔上安装有电磁开关。
采用电磁开关时,在轴承外套上设置有拨叉,并在护罩内设置有与拨叉配合的被动开关。
采用电磁开关时,在护罩内安装有红外感应探头,并设置控制器,红外感应探头与控制器输入端连接,控制器输出端与电磁开关连接。
所述控制开闭机构是在两轴承外套之间固定有挡水板。
本实用新型的瀑布秋千,通过控制开闭机构可以实现秋千回荡与瀑布交替动作,当秋千携带人体运动到瀑布下方时瀑布自动停止,既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也能防止瀑布打湿衣服,其结构简单,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瀑布秋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瀑布秋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控制开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图2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控制开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标号1为三角形支架,2为横向的支撑管,3为护罩,4为水槽,5为水泵,6为管道,7为出水孔,8为轴承,9为绳索,10为座板,11为延时开关或电磁开关,12为套圈,13为拨叉,14为被动开关,15为挡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1、图2和图3,一种瀑布秋千,在三角形支架1上设置秋千,秋千由绳索9和座板10组成。在三角形支架1的上侧横向安装有一根支撑管2,并在横向的支撑管2上侧设置护罩3。秋千的绳索9通过轴承8固定在横向的支撑管2上,所述横向的支撑管2下侧均布设置有出水孔7;出水孔7上还设置有控制开闭机构,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开闭机构是在出水孔上安装有如图3所述的延时开关。当秋千的绳索长度确定后,无论摆幅大小,秋千每次摆动经过中心的时间是固定的,只需要对延时开关进行设置,当秋千运行到瀑布下方时,延时开关使出水孔关闭即可。
瀑布的形成过程是依靠水泵作用,是在三角形支架1下侧设置有水槽4,水槽4内安装有水泵5,水泵5的出水口通过管道6与所述横向的支撑管2的一端或两端连通。
实施例2: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另一种瀑布秋千,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控制开闭机构是在出水孔上安装有如图3所述的电磁开关。同时如图4所述在轴承外套上设置有拨叉,并在护罩内设置有与拨叉配合的被动开关。秋千左右摆动时带动轴承外套转动,轴承外套转动时驱动拨叉并推动被动开关,被动开关的断开或闭合使电磁开关(或电磁阀)工作,当秋千运行到瀑布下方时,出水孔被电磁开关关闭。
实施例3:参见图1、图2和图3,又一种瀑布秋千,结构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仍然采用采用电磁开关时,但在护罩3内安装有红外感应探头(红外感应探头在图中未画出),并设置控制器,红外感应探头与控制器输入端连接,控制器输出端与电磁开关连接。当秋千运动到瀑布下方时,红外感应探头检测到人体信号后给控制器发出关闭信号,控制器控制电磁开关对出水孔关闭。
实施例4:参见图1、图2和图5,又一种瀑布秋千,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控制开闭机构采用纯机械结构,是在两轴承8的外套之间固定有挡水板15。当秋千运动到瀑布下方时,挡水板15恰好对出水孔7进行封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贤,未经马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94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