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声光电助皮肤定位透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9161.3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4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海;侯仲轩;刘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安士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0 | 分类号: | A61N1/30;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安国;伍见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光 皮肤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声光电助皮定位透药装置。能够将需要注入人体的药物,利用超声波、电场和激光照射等物理作用过程,在没有传统的肌肉注射情况下,经过皮肤有效地透入达到目的部位。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科学、普通物理学和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在医疗过程中,对病人给药的方法一般是外敷内服和针剂注射。对于需要通过血液携带药效来达到治病目的,药丸吞服和针剂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人体的血液循环、消化系统等生物作用过程将药效带入人体。但对需要给人体的局部给药,如骨质增生、肌肉疼痛等,传统的给药方式是粘贴或者涂抹药膏,即在患者相应的部位贴上膏药,让药物经过人体皮肤(经皮)自然渗透到需要治疗的部位,药物达到人体组织部位的时间长、透药的效率不高。如果引入一些物理作用,增强经皮给药的效果,将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提高药物的使用效率、提高治疗效率,减轻病患的痛苦。
利用超声波、电场等物理作用实现经皮给药的治疗在国内外已有研究,如文森那等人研究了20KHz的超声波给药的治疗问题(Vesna. Zderic,Shahram Vaezy,Roy W,et al.Ocular drug delivery using 20 KHz ultrasound[J]. Ultrasound in Medicine & Biology,2002,28(6):823);北京军区总医院的周万松对超声波透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药物透入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应用声学》 2001年 第1期,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的陈芳等人研究了电致孔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电致孔技术在透皮给药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35)。
随着透药技术的研究,利用这些技术的医疗产品在我国也有临床应用,如河南三浪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了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该仪器主要通过超声波,使药物经过完整的皮肤进入体内而发挥局部和全身治疗作用,同时又叠加了干扰电和低频电等功能。南昌新长征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了一种超声电导仪,该仪器可以通过电致孔、超声空化等高端物理手段,在皮肤、组织和细胞之间形成特定的人工生物通道,再通过超声波对流运转、辐射压等功能的强力驱动作用,使药物沿人工生物通道直接进入病变的器官和组织,并在局部迅速形成高浓度浸润区,促进药物向细胞内运转,直接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也有人发明了相关专利,如辽宁省沈阳市的郭燕翔发明专利“一种超声波药液渗透仪”,专利号:90103647,河南省的翁春晓、胡亚梅、郑淑丽等发明了一种超声电导透皮给药装置的治疗头,可以通过超声波经过皮肤透药(专利号:00241525)。
以上设备和技术中一个关键的装置是治疗探头,也就是将电能转换成相应的能量,把药物传送给人体部位的设备。在现有的装置中,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探头的作用物理量单一,有的采用超声波或者超声波和电场组合,没有激光辅助功能;二是探头结构设计存在缺陷,在使用中耦合不强,容易产生形变;三是和人体接触时由于尺寸不合理,经常出现脱落的现象。以上这些不足,大大降低了探头的给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治疗探头的不足,提供一种声光电助皮肤定位透药装置。该装置能够将超声波、电致孔、电场和激光四种给药方式组合应用,运用人体工学原理和声学、光学理论,将药剂有效渗透给需要治疗的人体部位;治疗探头(即药剂贴片)可以固定而减少贴片变形,克服了探头和人体接触不好、电极容易变形、药剂和人体耦合不强的缺点,操作方便可靠,透药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声光电助皮定位透药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极片,橡胶垫圈,塑料外壳,激光电路板,储药皿贴片,绝缘贴胶,超声换能器,激光二极管;电极片通过绝缘粘胶和超声换能器粘接,置于塑料外壳里面,所述电极片的一面通过外壳边沿固定,在另一面的边沿放置有橡胶垫圈,安装有4个激光二极管的圆环状激光电路板压在橡胶垫圈的上面,保证超声换能器不和圆环状激光电路板接触而处于自由活动状态,4个激光二极管的位置散布在电极片的周围,储药皿贴片固定于电极片上和电极片表面保持良好的接触,而不遮住激光二极管光束;所述的电极片、超声换能器以及激光二极管的电线通过导线引出和治疗设备相连。
本实用新型装置中,所述的电极片是由导电金属圆片做成,0.4mm厚、直径为20-50mm。
本实用新型装置中,所述的橡胶垫圈粗细直径为3mm,圆圈直径为41mm。
本实用新型装置中,所述的圆环状激光电路板中间开有直径为25mm的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安士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安士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91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远红外静电治疗膜
- 下一篇:输尿管扩张肾腔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