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由式RTO废气焚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8605.1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6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曾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光龙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雷利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由式 rto 废气 焚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焚烧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由式RTO废气焚烧炉。
背景技术
当前覆铜板生产是采用湿法生产,先将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将基材在上胶机浸胶烘干得到半固化片,再将半固化片与铜箔叠合热压。胶水中含有35%-40%的有机溶剂,在上胶机浸胶烘干过程全部挥发到空气中。早期,人们对这些挥发出来的废气没有做任何处理,均散布在周围的空气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研究出了废气焚烧炉,将这些有机废气进行焚烧处理,从而解决有机废气污染环境的问题。
现有的废气焚烧炉一般有直燃式废气焚烧炉、单塔式RTO废气焚烧炉及双塔式RTO废气焚烧炉。单塔式RTO废气焚烧炉工作时,废气从炉子下方的废气室经过已经预热的蜂窝陶瓷,从而进入到燃烧室燃烧,产生的热量被送到热交换器给上胶机加热,有部分热量则从燃烧室经蜂窝陶瓷流到下方的废气室,给蜂窝陶瓷预热;双塔式RTO废气焚烧炉工作时,废气从蓄热室下方的废气室进入焚烧炉,经过蓄热室将废气预热以后,到达燃烧室燃烧,产生的热量被送到热交换器给上胶机加热,有部分热量从另一个蓄热室的上方流经蜂窝陶瓷到达其下方的废气室,对蜂窝陶瓷进行预热,再经过旁通管道排到烟囱(也可排入到热交换器),废气经过预热的蜂窝陶瓷再进入燃烧室。但是,单塔式RTO废气焚烧炉及双塔式RTO废气焚烧炉其结构都非常庞大,而且也相当复杂,造价高昂。由于其蜂窝陶瓷砖为垂直摆放结构,即蜂窝陶瓷砖结构的上下层的温差较大,导致废气中的低分子物很容易在下层的蜂窝陶瓷砖处沉积,从而导致蜂窝陶瓷砖容易粘堵的问题,每当蜂窝陶瓷出现粘堵时,燃料消耗马上升高,出现生产安全性相应降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焚烧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陶瓷砖不会出现粘堵,维护简单,节能效果更加显著,安全性好,用途更加广泛 的RTO废气焚烧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由式RTO废气焚烧炉,包括炉膛,所述炉膛设置有废气入口及废气出口,所述炉膛内安装有一燃烧机,所述炉膛内设置有燃烧室及蓄热室,所述燃烧室与蓄热室为一体结构,所述蓄热室内设置有至少一道蓄热材料,所述蓄热材料为若干水平摆放的陶瓷砖结构。
其中,所述若干个水平摆放的陶瓷砖结构形成多个水平方向的通孔。
其中,所述陶瓷砖结构为蜂窝陶瓷砖结构。
其中,所述陶瓷砖结构为多孔陶瓷砖结构或者耐火砖结构。
其中,所述蓄热材料为两道、三道、四道或者五道。
其中,所述蓄热材料设置于燃烧机的一侧或者燃烧机的两侧。
其中,所述炉膛设置的废气出口处连接有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由式RTO废气焚烧炉,工作时,废气经废气入口进入到炉膛内设置的燃烧室内燃烧,燃烧机将废气燃烧,并将产生的大量热量传递给炉膛内设置的蓄热材料,蓄热材料积聚了巨大的热量,到达炙热状态时(这时炉膛温度高达800℃-900℃甚至更高),蓄热材料可以起到燃烧机的作用,即使燃烧机不点火,也能将进入燃烧室的废气点燃燃烧,废气的燃烧又不断给蓄热材料补充热量,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不需要燃烧机耗费燃料的燃烧,因此非常节能。
本实用新型中的陶瓷砖结构采用水平方式摆放,安装容易,确保废气燃烧过程中传递给陶瓷砖结构的热量更加均匀,并且不存在单塔式RTO废气焚烧炉及双塔式RTO废气焚烧炉,陶瓷砖为垂直摆放结构,造成陶瓷砖结构的上下层的温差较大,导致废气中的低分子物很容易在下层的陶瓷砖处沉积,从而导致陶瓷砖容易粘堵的现象。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但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而且安装容易,维护简单,安全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蓄热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炉膛 2—废气入口 3—废气出口 4—燃烧机
5—蓄热材料 6—热交换器 51—蜂窝陶瓷砖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光龙,未经曾光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86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化学药液供给系统
- 下一篇:油雾润滑装置用储油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