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心走秒手表机芯的中夹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7385.0 | 申请日: | 2013-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9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高捷;黄训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4B29/02 | 分类号: | G04B29/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心 手表 机芯 夹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夹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中心走秒手表机芯的中夹板结构。
背景技术
在钟表制造业中,针对中心走秒的手表机芯,如图1、图2所示,手表的上夹板06是通过定位柱071和铆接柱072顶压在主夹板07上的,在上夹板06和主夹板07之间,秒轮02的小齿轮021和分轮片03的小齿轮032相靠近,,因此在走时时,分轮片03的小齿轮032容易受到秒轮02的小齿轮021影响而随之抖动,从而产生抖针问题,且抖动的幅度相对较大。并且,长期如此,对整个手表机芯的稳定性,以及手表给人的视觉效果上带来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机芯抖针,提高手表转动过程中稳定性的中心走秒手表机芯的中夹板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设计方案,其设置在手表的秒轮和分轮片之间,所述的中夹板设有两个定位孔和弧形圈,弧形圈抵压分轮片的一面设有凸起,两个定位孔分别套设在手表主夹板的上夹板定位柱和铆接柱上。
优选的,所述的弧形圈为周长大于半圆的圆弧。
优选的,所述的弧形圈的直径大于秒轮的小齿轮直径且小于分轮片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的中夹板套设在上夹板定位柱和铆接柱的上下两面分别由上夹板和主夹板固定。
所述的中夹板为金属成型或塑料成型。
所述的中夹板为金属成型时,中夹板的厚度小于0.2mm。
所述的中夹板为塑料成型时,中夹板位于分轮片和秒轮之间的部分的厚度小于0.2mm。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设计方案,通过在机芯的分轮片和秒轮之间增加一中夹板,使得在机芯正常走时时,中夹板可以托住分轮片,使秒轮和分轮片脱开,没有接触,因此使得秒轮在走动过程中可以不会影响分轮片抖动,解决了机芯抖针问题,提高了手表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利用现有的铆接柱和定位柱,防止中夹板跑位,同时也达到节省了材料;通过在中夹板上设计凸起抵压在分轮片上,解决抖针问题的同时,使得中夹板和分轮片接触面较小,从而不至于影响分轮片的走动;通过设计中夹板的厚度小于0.2mm,减少了中夹板的占用空间,因此不会给整个机芯带来太多的负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手表机芯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手表机芯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秒轮和分轮片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中夹板1设置在手表的秒轮2和分轮片3之间,所述的中夹板1设有两个定位孔11和12,以及弧形圈13,弧形圈13抵压分轮片3的一面设有凸起131,定位孔11和12分别套设在手表主夹板7上用于固定上夹板6的上夹板定位柱71和铆接柱72上。
优选的,所述的弧形圈13为周长大于半圆的圆弧。
优选的,所述的弧形圈13的直径大于秒轮2的小齿轮21直径且小于分轮片3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的中夹板1套设在上夹板定位柱71和铆接柱72的上下两面分别由上夹板6和主夹板7固定。
优选的,所述的中夹板1为金属成型或塑料成型。
所述的中夹板1为金属成型时,中夹板1的厚度小于0.2mm。
所述的中夹板1为塑料成型时,中夹板1位于分轮片3和秒轮2之间的部分的厚度小于0.2mm。
本实用新型在机芯正常走时时,中夹板1可以顶住分轮片3,使秒轮2和分轮片3脱开,没有接触,因此使得秒轮2在走动过程中可以不会影响分轮片3抖动,解决了机芯抖针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73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多通道断电控制器
- 下一篇:氧化锆陶瓷钟表表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