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脉冲流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5760.8 | 申请日: | 2013-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6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冯斌;郭瑞杰;梁政;赵忠刚;黄琳;汪浩瀚;魏秦文;田艳玲;孙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 |
主分类号: | F15D1/02 | 分类号: | F15D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关文魁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脉冲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天然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脉冲流发生器。
背景技术
在石油和天然气管道集输过程中,由于其阻力损失较大、能耗较高等因素加大石油和天然气集输成本,研究表明,采用脉冲流能大大降低油气集输过程中的阻力损失,管道脉冲器能在不需要任何外加辅助装置的条件下使油气连续流体转变为脉冲流,从而改善边界层的流动特性,减小油气集输时的阻力,降低能耗,并且能改善原油集输过程石蜡结垢等难题。
目前应用的管道脉冲流发生器,为实现其通过的油气形成脉冲流,该管道脉冲流发生器内部的流通管道的直径需大小变化,该直径从常规大小先逐渐减小到一定程度,再突然增大,再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至常规大小,如此的变化趋势可使流过该管道脉冲流发生器的油气形成脉冲流。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目前应用的管道脉冲流发生器,其特殊结构导致主体尺寸较大,制造成本偏高;另外,该管道脉冲流发生器内部直径大小变化的流通管道,使清管球不易通过,导致整个集输管道清管作业极为不便,清洗成本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主体尺寸较大、成本偏高及清管作业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道脉冲流发生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道脉冲流发生器,所述管道脉冲流发生器包括:输入管道、共振腔体、共振弹片和输出管道,所述输入管道与所述共振腔体的入口连通,所述输出管道与所述共振腔体的出口连通,所述共振腔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横截面从所述入口到所述出口先增大后减小,所述入口的周缘与所述出口的周缘均沿轴向设置有多个所述共振弹片,所述共振弹片位于所述空腔内部,所述共振弹片和所述空腔共同用于使通过的流体形成脉冲流。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横截面的最大直径为所述入口的直径的2.8-8倍,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的直径相等。
具体的,作为优选,所述入口的周缘与所述出口的周缘均间隔设置有4个所述共振弹片。
进一步地,所述入口的周缘的共振弹片与所述出口的周缘的共振弹片平行且相互交叉。
具体的,作为优选,所述管道脉冲流发生器还包括固定螺栓,所述输入管道与所述共振腔体之间、所述输出管道均与所述共振腔体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固定螺栓,所述输入管道、所述输出管道均通过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共振腔体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管道脉冲流发生器还包括两个法兰,所述两个法兰分别设置在所述输入管道的端部和所述输出管道的端部,所述两个法兰均用于和流体集输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横截面先增大后减小的空腔,使通过的流体形成脉冲流,而入口和出口周缘沿轴向设置的多个共振弹片,除了能够加强脉冲流的形成,当清洗球从入口到出口通过时,还对其运动方向形成约束并进行导向,为清洗球形成通过路径,使其顺利从入口通过到出口,进而使整个集输管道清管作业顺利进行,降低清洗成本;另外,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形成脉冲流的结构简单,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主体尺寸得以减小,重量较轻,加工制造及安装均极为方便简单,实际使用时经济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道脉冲流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其中:1输入管道,
2共振腔体,21入口,22出口,23空腔,24共振弹片,
3输出管道,
4固定螺栓,
5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也可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道脉冲流发生器,所述管道脉冲流发生器包括:输入管道1、共振腔体2、共振弹片24和输出管道3,所述输入管道1与所述共振腔体2的入口21连通,所述输出管道3与所述共振腔体2的出口22连通,所述共振腔体2内设置有空腔23,所述空腔23的横截面从所述入口21到所述出口22先增大后减小,所述入口21的周缘与所述出口22的周缘均沿轴向设置有多个所述共振弹片24,所述共振弹片24位于所述空腔23内部,所述共振弹片24和所述空腔23共同用于使通过的流体形成脉冲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57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