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垃圾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4583.1 | 申请日: | 2013-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4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君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君祺 |
主分类号: | B65F1/00 | 分类号: | B65F1/00;B65F1/14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高科专利事务所 44103 | 代理人: | 黄河长 |
地址: | 51507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垃圾盛放器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桶。
背景技术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室外(野外、郊外)喝茶聊天,或者乘坐私家车到野外郊游。在野外喝茶聊天或者乘坐私家车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生活垃圾,为此最好携带上垃圾桶。但现有垃圾桶大都由塑料制成,不能折叠,携带不便,而且野外用的垃圾桶不适宜在家使用,它们收藏在家里时会占用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及一种垃圾桶,它结构简单巧妙,且可以折叠,便于收藏携带。
其目的可以按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垃圾桶,包括由柔软面料制成的桶壁、桶底,桶壁和桶底之间形成有一圈360°的交界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柔软面料制成的桶壁中间设有一条拉链;该拉链的起始端设置在桶壁的上沿,然后沿桶壁螺旋延伸到桶壁的下沿,并沿着桶壁和桶底之间的交界部位继续延伸330°~355°;所述柔软面料制成的桶壁依靠该拉链活动连接成为圆筒形,桶壁和桶底之间有弧度为330°~355°的交界部位利用该拉链活动连接,其余弧度为30°~5°的桶壁和桶底之间交界部位固定缝接。
所述柔软面料为无纺布。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两种状态可供选择:第一种,当在野外需要收集垃圾时,可以将拉链拉拢起来,使桶壁依靠该拉链连接成为圆筒形,且桶壁和桶底之间依靠该拉链连接密封起来,形成标准的桶形,这样就可以作为垃圾桶收集垃圾;第二种,当垃圾桶需要携带或收藏时,可以将拉链解开,使桶壁展平,且桶壁和桶底之间330°~355°的部位分开(桶壁和桶底之间只有30°~5°的交界部位固定保持缝接状态),这样,桶壁面料和桶底面料就展开成为一个平面,进而可以折叠起来,便于携带、收藏,减少其占用的空间,可以放置在私家车后箱。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思巧妙。
3、桶壁面料和桶底面料展平后容易清洗,展平后不存在难以清洗的死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垃圾桶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几何关系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垃圾桶解开拉链的中间过程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垃圾桶进一步解开拉链的中间过程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垃圾桶进一步展平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垃圾桶包括由挺括无纺布制成的桶壁3、桶底4,桶壁3和桶底4之间形成有一圈360°的交界部位(如图3中圆周ABCDA所示的部位)。在桶壁3中间设有一条拉链5;该拉链5的起始端设置在桶壁的上沿31,然后沿桶壁螺旋延伸到桶壁的下沿(如图3中A点所示),并沿着桶壁和桶底之间的交界部位继续延伸345°(如图3中弧线部位ADC所示,在图3中,∠2=345°); 所述柔软面料制成的桶壁3依靠该拉链活动连接成为圆筒形,桶壁3和桶底4之间有弧度为345°的交界部位利用该拉链活动连接,其余弧度为15°(如图3中弧线部位ABC所示,在图3中,∠1=15°)的桶壁和桶底之间交界部位固定缝接。
上述实施例有两种状态可供选择:第一种,当在野外需要收集垃圾时,可以将拉链5拉拢起来,使桶壁3依靠该拉链5连接成为圆筒形,且桶壁3和桶底4之间依靠该拉链5连接密封起来,形成标准的桶形,这样就可以作为垃圾桶收集垃圾,如图1、图2所示;第二种,当垃圾桶需要携带或收藏时,可以将拉链5解开,拉链5解开的中间过程如图4、图5所示,使桶壁3展平,且桶壁3和桶底4之间弧度为345°的交界部位分开(桶壁和桶底之间只有弧度为15°的交界部位固定保持缝接状态),这样,桶壁3面料和桶底4面料就展开成为一个平面,如图6所示,进而可以折叠起来,便于携带、收藏,减少其占用的空间,可以放置在私家车后尾箱。
上述实施例中,∠2所代表的弧线部位ADC的弧度可以改为355°,或330°,相应的,∠1所代表的弧线部位ABC的弧度改为5°,或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君祺,未经李君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45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