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反烧暖气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4215.7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0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慧强;李淑凤;殷月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慧强 |
主分类号: | F24B1/08 | 分类号: | F24B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300 山东省日照***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暖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将燃料充分燃烧节约能源的暖气炉。
背景技术
在我国的北方,冬天温度低,需要供暖,在农村一般利用暖气炉直接取暖,在城市一般利用暖气炉燃烧煤炭对暖气片或者地暖管道内的水加热,依靠热水循环实现供暖。
煤炭在暖气炉的内炉体内燃烧时,很多煤粉颗粒来不及燃烧,被气流带走排放到空气中,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能源浪费;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出现燃烧不充分的情况,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性可燃气体,这些气体排放到环境中,不仅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还浪费了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煤炭充分燃烧的节能反烧暖气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节能反烧暖气炉,包括外炉体,所述外炉体的顶端设有出烟口,所述外炉体的底端设有出渣门;
所述外炉体内套装有内炉体,所述内炉体内安装有炉条,所述内炉体的顶端设有点火闸板,所述内炉体的底端开口并且与所述外炉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内炉体位于所述炉条上方的侧壁上设有延伸至所述外炉体外的燃料填送通道;位于所述炉条下方的所述内炉体上周向设有二次燃烧点火孔;所述外炉体上安装有二次燃烧补风阀。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渣门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外炉体底端的轨道,所述轨道内安装有推拉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炉体顶端设置有点火风口,所述点火风口处转动安装所述点火闸板,所述点火闸板的一侧固定设有风门转轴,所述风 门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内炉体顶端,所述风门转轴的一端向外延伸至所述外炉体的外侧并连接有旋转操控手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炉体的外侧套装有水套,所述水套和所述外炉体之间形成换热水腔,所述水套的底端设置有冷水回水阀,所述水套的顶端设置有热水出水阀。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炉条的两端向两侧延伸并分别与所述外炉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炉条的内部中空,所述炉条的内腔与所述换热水腔连通。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节能反烧暖气炉,包括外炉体,所述外炉体的顶端设有出烟口,所述外炉体的底端设有出渣门;所述外炉体内套装有内炉体,所述内炉体内安装有炉条,所述内炉体的顶端设有点火闸板,所述内炉体的底端开口并且与所述外炉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内炉体位于所述炉条上方的侧壁上设有延伸至所述外炉体外的燃料填送通道;位于所述炉条下方的所述内炉体上周向设有二次燃烧点火孔;所述外炉体上安装有二次燃烧补风阀;点火时,打开点火闸板,帮助内炉体内的燃料点火,点火完成后,关闭点火闸板,燃料在炉条上燃烧,燃烧产生的可燃气体和可燃固态颗粒经过内炉体的下开口进入到内炉体和外炉体之间的空腔中并向出烟口流动,经过二次燃烧点火孔时,从二次燃烧点火孔处窜出的火苗能够将这些可燃气体和可燃固态颗粒点燃,进行二次燃烧,经过二次燃烧后,排放的烟气中几乎不再含有可燃气体和可燃固态颗粒,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向剖视图;
图中:1-外炉体;21-出烟口;22-烟囱;31-出渣口;32-轨道;33-推拉门;4-内炉体;5-炉条;61-点火闸板;62-风门转轴;63-旋转操控手柄;7- 燃料填送通道;81-二次燃烧点火孔;82-二次燃烧补风阀;91-水套;92-冷水回水管;93-冷水回水阀;94-热水出水管;95-热水出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慧强,未经李慧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42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双操作孔的新型胸腔镜
- 下一篇:一种面接触式微萃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