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晾干茶青水份的吹气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82596.5 | 申请日: | 2013-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2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亚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亚华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F26B2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41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晾干 茶青水份 吹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加工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晾干茶青水份的吹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南方的很多丘陵地带都会种植茶树,而且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茶叶品种,这些产茶地区不仅具有悠久的制茶历史和独特的制茶工艺,而且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们都有饮茶和品茶的习惯,茶叶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饮品,饮茶有益于人体健康,茶汤不仅能降血脂、提神醒脑、助消化,而且茶叶产业还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另外,人们聚在一起泡茶和品茶还能促进人际关系的交往。
由于茶叶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所以对茶叶的加工步骤和制作工艺就提出了较高要求,整个加工过程若是全部通过机械方式来进行操作的话,虽然会具有加工速度快、数量大、省时省力等特点,但是,这种全机械操作方式不仅会使茶叶流失大量的营养物质,而且也会影响茶汤的口感和色泽,最终就会影响到茶叶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因此,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口感,仍然需要采取一些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这些手工制作工艺也常常运用到一些必备的工具,现有常用的茶叶晾架均是将圆形竹扁放在户外自然晾晒或者多个叠放在室内的竹架上,这种室外晾晒方式不仅占用有限的空间,而且易受天气状况影响,室内晾晒也会由于叠放空间太挤而导致透风不顺畅,使得晾干的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占用空间、易受户外天气影响、叠放太拥挤、透风不顺畅、晾干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晾干茶青水份的吹气装置,它具有结构新颖、操作简便、送风和缓、透风顺畅、水份晾干效果明显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晾干茶青水份的吹气装置,它是由送气装置、架杆、底罩、架板、立杆、罩网、多个紧固件组成,其结构特征在于,送气装置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送气装置的另一端设置有送气口,送气口的出口端与底罩相连通,底罩设置于架板的底面,架板固定设置于四根架杆之上,架板的中部设置有多个倾斜状吹气口,架板顶面的四周各分别设置有紧固孔,架板顶面的中心部位垂直立置有一根立杆,立杆的顶端亦设置有紧固孔,罩网罩合于立杆和架板的上端并通过多个紧固件实现固定。
送气装置启动运行,干燥的气体从进气口进入后通过送气口被输送至底罩内部,最后再通过倾斜状吹气口进入罩网内,由于罩网的阻挡,风力被缓冲,干燥的气体最终被和缓地吹出,这样不仅不会把竹扁内的茶叶吹走,而且还能快速有效地带走茶叶表面的水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具有结构新颖、操作简便、送风和缓、透风顺畅、水份晾干效果明显的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组合结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晾干茶青水份的吹气装置,它是由送气装置1、架杆2、底罩3、架板4、立杆5、罩网6、多个紧固件C组成,其特征在于,送气装置1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A,送气装置1的另一端设置有送气口B,送气口B的出口端与底罩3相连通,底罩3设置于架板4的底面,架板4固定设置于四根架杆2之上,架板4的中部设置有多个倾斜状吹气口41,架板4顶面的四周各分别设置有紧固孔42,架板4顶面的中心部位垂直立置有一根立杆5,立杆5的顶端亦设置有紧固孔,罩网6罩合于立杆5和架板4的上端并通过多个紧固件C实现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亚华,未经陈亚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25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定位装置
- 下一篇:全自动直螺纹钢筋套丝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