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环保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2547.1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8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先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先文 |
主分类号: | F24C3/00 | 分类号: | F24C3/00;F24C1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环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环保灶,具体涉及一种集燃气灶和抽油烟机为一体的新型环保灶。
背景技术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在食品加工中,煎、炒、烹、炸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中式厨房中的油烟很大。早期的家庭厨房都是通过排风扇来排出油烟,但是排风扇的排油烟效率并不高,只能排出一部分油烟,整个厨房仍然会有油烟存在,不仅污染厨房环境还影响人体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抽油烟机已成为现代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厨房设备。中式抽油烟机由于油烟抽吸不干净,已逐渐被淘汰,而欧式抽油烟机大都价格比较昂贵,因此侧吸式抽油烟机相对前两种抽油烟机来说,由于其外观时尚,节约空间,逐渐被许多年轻家庭所接受,但是侧吸式抽油烟机也存在相应的缺点,比如侧吸式的吸烟口大都位于灶台后部,因此形成的负压区主要位于灶头侧后方,导致灶头上方各处的的吸力不尽相同,特别是两侧和前部的烟气容易扩散,这部分烟气由于吸力不够,不可避免就会扩散出去,污染厨房环境,并且侧吸式的抽油烟机由于吸油效果不好,容易在底部沉积油,使得油污很难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油烟吸收效率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燃气灶和抽油烟机为一体的油烟吸收效率高的新型环保灶。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环保灶,包括燃气灶和侧吸式抽油烟机,所述抽油烟机下端设有侧吸收板,该侧吸收板上设有吸烟口,所述抽油烟机内安装有风机,该风机通过烟道与吸烟口相连通,所述烟道内设有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下方设有集油盒;所述抽油烟机设于燃气灶后部且与燃气灶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所述燃气灶的灶头前部设有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的送风口送气方向指向抽油烟机的吸烟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新型环保灶,通过设置向吸烟口方向送气的送气装置,可以把产生的油烟吹向吸烟口,使得油烟被抽油烟机所吸走,而且吹出的气流在锅口上方产生负压区,起到导向气流的作用,这样灶台两侧的油烟也会被抽油烟机所吸走。
进一步来说,所述送风装置下端设有可调节送风口高度的组件。这样的设置可以根据不同锅口的高度调整送风口的高低,使得送风口送风方向始终高于锅口水平面,并指向吸烟口,因此扩大了该环保灶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来说,所述送风口为水平扁舌状开口。水平扁舌状的送风口能够使锅口上方形成的负压区面积更大,导流效果更好,能够使两侧的油烟吸收死区更容易被抽油烟机所吸收。
进一步来说,在燃气灶灶头前部两侧各设置一个送风口。这样两个送风口同时吹向吸烟口可以形成交叉的负压区,导流区域进一步扩大,几乎能够覆盖锅口上方的各个油烟吸收死区,油烟吸收效率进一步提升。
作为一种简单的活动连接方式,送风口与送风管道通过套筒连接起来用以调节送风口的高度,这样的设置结构简单,操作者也更容易控制。
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送风装置向抽油烟机吸烟口送风,从而在锅口上方形成负压区,能够对不易被吸收的油烟区域起到导流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油烟的吸收效率,大大减轻了对厨房环境造成的污染,并且该环保灶集燃气灶和抽油烟机于一体,安装时非常方便,使用也很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环保灶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环保灶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环保灶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环保灶,包括燃气灶2和侧吸式抽油烟机1,所述抽油烟机1下端设有侧吸收板3,该侧吸收板3上设有吸烟口4,所述抽油烟机1安装有风机8,该风机8通过烟道9与吸烟口4相连通,所述烟道9内设有过滤装置10,该过滤装置10下方设有集油盒6;所述抽油烟机1设于燃气灶2后部且与燃气灶2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所述燃气灶2的灶头5前部设有送风装置7,该送风装置7的送风口送气方向指向抽油烟机1的吸烟口4。
所述送风装置7下端设有可调节送风口高度的组件,这样可以根据不同锅口的高度调整送风口的高低,使得送风口送风方向始终高于锅口水平面,并指向吸烟口4,因此扩大了该环保灶的使用范围,作为一种简单的活动连接方式,送风口与送风管道可以通过套筒连接来调节送风口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先文,未经王先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25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