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触摸屏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2050.X | 申请日: | 2013-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9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聂宗柱;何水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2 | 分类号: | G06F3/04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摸屏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屏安装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触摸屏框架。
背景技术
触摸屏技术及相应数字交互设备极大地提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在视频会议、教学等领域应用广泛,越来越成为生活中人们交流的平台和媒介。数字交互设备中运用的定位技术近年来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总的来说,数字交互设备运用的定位技术可以分为两类:红外定位技术和摄像头定位技术。
在红外定位技术中,一般将红外定位设备安装在红外触摸屏框架上,常见的红外触摸屏框架的基本机械结构,包括一框架,该框架由四条定位框框条组成,形成一矩形框,在每条定位框框条内都安装有红外电路板,红外电路板上布置若干红外灯管和其他电子元器件,红外电路板之间都通过软线连接,且在每条定位框框条内卡进红外滤光片,最后相邻定位框框条之间均需要通过角码连接和螺钉固定。此种红外触摸屏框架的应用方法为:将框架通过胶带或者螺钉安装在屏幕上,最后加上面盖并用螺钉固定,形成完整的数字交互设备。这种结构存在着如下不足或缺陷:
一是相邻两定位框框条均利用角码连接,配合关系多,这对角码的加工尺寸精度和装配精度都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对于大尺寸系列的红外触摸屏框架;
二是红外定位框框架需要先安装到屏幕上,再安装面盖,有二重装配关系,装面盖时,对定位精度具有不利的影响;
三是红外定位框安装到屏幕后,还需要加上面框固定,使得红外定位框和面盖不是同步一体化设计,使得最终的数字交互设备体积较大;
四是由于角码的加工精度较高,使得整个框架成本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加工装配精度的触摸屏框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触摸屏框架,包括若干红外定位框框条,还包括定位框安装支架和固定板,各红外定位框框条通过固定板安装在定位框安装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现有技术的红外触摸框架中,其内部框架之间彼此是通过角码连接的,这不但对角码的加工精度要求高,对整体的加工精度要求也非常高。而本实用新型运用红外定位框框条通过固定板固定在定位框安装支架上的方式,使得红外定位框和定位框安装支架上的安装螺孔所需要的位置精度降低,从而可以降低整体加工精度要求,特别是对于大尺寸系列的红外触摸框架尤其有利。
(2)本实用新型对红外定位框框条的装配无需使用加工精度较高的角码,从而节省了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框安装支架既是红外定位框的支撑结构件,又可以作为面盖使用,装配时,将红外定位框框条通过固定板固定在定位框安装支架上形成红外定位框框架,最后将其直接安装在屏幕上即可形成数字交互设备,可以带来装配关系的简单化,体积小型化,并使得调试更加方便,而且避免了红外定位框的二重装配工作,从而避免了二重装配对红外定位框的定位精度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保证了整个结构的定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触摸屏框架具体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一种触摸屏框架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固定板的另一尺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定位框安装支架的结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支架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红外定位框框条的底盖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红外定位框框条的面盖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红外定位框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触摸屏框架的调试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触摸屏框架装配至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1为红外定位框条,2为定位框安装支架,3为固定板,4为角码,5为沉头螺钉;
11为红外定位框条上的底盖,12为红外定位框条上的面盖,111为底盖上的短边,112为底盖短边上的凸台,113为底盖上的长边,114为底盖长边上的第二沟槽,121为面盖上的第一沟槽,122为面盖上的第三沟槽;
21为定位框安装支架的支架件, 211为左支架、212为右支架,213为上支架,214为下支架;215为矩形空腔,216为矩形空腔上的沉孔,217为支架件上用于安装固定板的螺孔,218为支架件上的腰形孔;
31为固定板上的安装孔,32为固定板上的沉孔,33为固定板上的避让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20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