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跨网络语音社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1275.3 | 申请日: | 201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6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周平;黄国宏;靳国文;史红军;张健;潘年华;王海;晏利平;李晓鹏;罗光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2/58;H04M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22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语音 社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网络语音社区系统。
背景技术
社区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语音社区的出现使得互联网上的沟通更加便捷。传统的语音社区大多仅局限于互联网,而不能与传统的语音增值服务和新生的移动互联网上的语音服务进行跨网络融合。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跨网络语音社区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跨网络语音社区系统,以扩大用户的覆盖率并便于用户多点登录。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跨网络语音社区系统,包括:
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络)电话语音子系统,其包括PSTN电话终端以及为该PSTN电话终端通过CTI(Computer Telephony Integration,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提供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互动式语音应答)语音服务的第一语音服务器,该第一语音服务器连接有存储PSTN电话用户数据的第一数据库;
互联网聊天室子系统,其包括为浏览器客户端以及为该浏览器客户端提供网页聊天室服务的第二语音服务器,该第二语音服务器连接有存储互联网用户数据的第二数据库;
移动互联网语音子系统,其包括移动互联网客户端以及为该移动互联网客户端提供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基于网络协议传输的语音)语 音服务的第三语音服务器,该移动互联网客户端安装在智能手机上并与手机操作系统建立通信连接,所述第三语音服务器连接有存储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据的第三数据库;
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三语音服务器分别与所述第二语音服务器建立有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第二语音服务器与第一和第三语音服务器互联互通,从而为该互联网聊天室子系统与PSTN电话语音子系统及移动互联网语音子系统的用户提供语音服务垫定了基础,扩大了用户的覆盖率并便于用户多点登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跨网络语音社区系统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做一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跨网络语音社区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PSTN电话语音子系统1,其包括PSTN电话终端11以及为该PSTN电话终端通过CTI技术提供IVR语音服务的第一语音服务器12,该第一语音服务器连接有存储PSTN电话用户数据的第一数据库13;
互联网聊天室子系统3,其包括为浏览器客户端31以及为该浏览器客户端提供网页聊天室服务的第二语音服务器32,该第二语音服务器连接有存储互联网用户数据的第二数据库33;
移动互联网语音子系统5,其包括移动互联网客户端51以及为该移动互联网客户端提供VOIP语音服务的第三语音服务器52,该移动互联网客户端安装在智能手机上并与手机操作系统建立通信连接,所述第三语音服务器连接有存储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据的第三数据库53;
其中,第一及第三语音服务器分别与第二语音服务器建立有通信连接,以此为该互联网聊天室系统为传统PSTN电话语音增值系统及移动互联网VOIP语音系统的用户提供语音服务垫定基础。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及第三语音服务器也彼此建立有通信连接,以此为该互联网聊天室子系统与PSTN电话语音子系统及移动互联网语音子系统的用户提供互联互通的语音服务垫定了基础。
进一步的,为便于用户数据的共享和安全,可以将第一、第二、第三语音服务器与第一、第二及第三数据库部署在同一机房,构成一内部局域网,并建立第一语音服务器与第二、第三数据库之间的通信链路,第二语音服务器与第一、第三数据库之间的通信链路,以及第三语音服务器与第一、第二数据库之间的通信链路,以此实现跨网用户互联互通时,用户数据的快速读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12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束卡扣
- 下一篇:便携式卫星接收机主处理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