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共振成像扫描仪教学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0505.4 | 申请日: | 2013-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0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汪百真;俞曼华;曹明娜;陈建方;徐向明;张俊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3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共振 成像 扫描仪 教学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模型,具体地说是一种磁共振成像扫描仪教学模型。
背景技术
由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价格昂贵,采用实物组建本科教学实验室是不现实的,鉴于目前没有这方面的教学模型,在教学中仅能靠教材对该设备进行讲解,因此包括《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三门课程的磁共振成像实验教学的开展受到了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共振成像扫描仪教学模型,该教学模型能全面、直观的显示设备的内部构造、功能区及各部分结构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教师利用模型对磁共振扫描仪的构造、工作状况、成像原理进行系统的介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磁共振成像扫描仪教学模型,其外形与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实物相仿,该教学模型具有若干自内向外依次相互套叠的筒状壳体,各壳体自内向外形成的若干构造层与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实物的具有的若干构造层一一对应,除最内层的壳体外的其他各壳体在同一方位上均开有窗口,按自内向外的顺序,各壳体所开的窗口依次增大。
由上述方案可见,由于本磁共振成像扫描仪教学模型的外形及内部构造与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实物相仿,因此,通过本教学模型各构造层上开有的窗口,可直观的显示出设备内部的构造,用不同色彩将各构造层归类和区分,有利于教师利用模型对磁共振扫描仪的构造、内部多层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功能、工作状况、成像原理进行系统的介绍。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它突破了磁共振成像实验教学的瓶颈,创建了新的实验课程体系,进而可显著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共振成像扫描仪教学模型,其外形与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实物相仿。该教学模型具有13层自内向外依次相互套叠的筒状壳体,各壳体自内向外形成的若干构造层与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实物的具有的若干构造层一一对应。具体地说,按自内向外的顺序,壳体1-壳体13分别表示的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各构造层为:壳体1-射频线圈,壳体2-内层梯度线圈,壳体3-外层梯度线圈,壳体4-匀场线圈,壳体5-真空腔内壁,壳体6-一级冷屏内壁,壳体7-二级冷屏内壁,壳体8-冷媒腔内壁,壳体9-超导线圈,壳体10-冷媒腔外壁,壳体11-二级冷屏外壁,壳体12-一级冷屏外壁,壳体13-真空腔外壁。除最内层的壳体1外的其他各壳体在同一方位上均开有窗口,即壳体2上开有窗口2a、壳体3上开有窗口3a、壳体4上开有窗口4a、壳体5上开有窗口5a、壳体6上开有窗口6a、壳体7上开有窗口7a、壳体8上开有窗口8a、壳体9上开有窗口9a、壳体10上开有窗口10a、壳体11上开有窗口11a、壳体12上开有窗口12a、壳体13上开有窗口13a。按自内向外的顺序,各壳体所开的窗口依次增大。为实现各壳体间的相对固定,各相邻的壳体之间连接有支撑构件,如图1所示,壳体13与壳体12间连接有支撑板19,同样其他各层相邻壳体间也连接有类似的支撑板。
为更形象的表达磁共振成像扫描仪的构造,最内层的壳体1所露出的外表面上设有元器件模型14、15、16、17,各元器件模型与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实物最内层外表面上具有的元器件相仿,与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实物具有线圈的构造层对应的壳体表面上相应设有线圈模型,即壳体9示意的为超导线圈,壳体9的表面上设有线圈模型18。另外,在壳体13的底部固定有支腿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医学院,未经蚌埠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05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