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倒音管的耳塞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0315.2 | 申请日: | 201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3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郁志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郁志曰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杨宏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倒音管 耳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入耳式耳塞或半入耳式耳塞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改善音质效果、利于耳部健康的带倒音管的耳塞。
背景技术
耳塞作为一种袖珍型的声音传输装置,已被应用于手机、MP3、MP4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上,其以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和不干扰周围环境而深受消费者青睐。
但是,现有的普通耳塞通常只有一个喇叭单元,音域较窄,尤其是低频部分的音效不佳,听感较差。
而且,由于现有的普通耳塞属于封闭式结构,长期佩戴使用很容易使人产生听力下降、耳鸣、头晕等现象,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间歇性耳聋,不利于耳部健康。
因此,现有技术尚有待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倒音管的耳塞,可显著改善耳塞的音质效果,减少因长期使用而对听力造成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倒音管的耳塞,包括喇叭单元、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将所述喇叭单元扣合其中,所述喇叭单元的背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形成该耳塞的后声腔,所述喇叭单元的正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形成该耳塞的前声腔,并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前声腔的入耳孔,其中:该耳塞还至少包括一倒音管,所述倒音管后端的进口与所述后声腔相连通,所述倒音管前端的出口在佩戴时位于外耳道的口部。
所述的带倒音管的耳塞,其中:所述倒音管后端的进口设置在所述后声腔的内部空间中。
所述的带倒音管的耳塞,其中:所述倒音管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倒音管前端的出口与所述前声腔相连通。
所述的带倒音管的耳塞,其中:所述倒音管前端的出口设置在所述入耳孔的内部空间中。
所述的带倒音管的耳塞,其中:所述倒音管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上,所述倒音管前端的出口延伸至所述入耳孔所在的第一壳体的外端面上,所述倒音管后端的进口穿过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后声腔的内部空间中。
所述的带倒音管的耳塞,其中:所述耳塞为入耳耳塞,所述入耳孔设置在所述喇叭单元的正面。
所述的带倒音管的耳塞,其中:所述耳塞为半入耳耳塞,所述入耳孔设置在所述喇叭单元的侧面。
所述的带倒音管的耳塞,其中:所述喇叭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
所述的带倒音管的耳塞,其中:所述喇叭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倒音管的耳塞,由于采用了后端连通后声腔、前端在佩戴时位于外耳道口部的倒音管,由此将喇叭单元后面的声音与该喇叭前面的声音相混合,进而显著改善了耳塞的音质效果,同时大大减少了因长期使用而对听力造成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倒音管的入耳式耳塞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倒音管的半入耳式耳塞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倒音管的入耳式耳塞的剖面图,该入耳式耳塞包括喇叭单元100、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所述第一壳体200与所述第二壳体300的装配面相互扣合之后可利用超声波进行焊接,并将所述喇叭单元100固定在其内部空间中,所述喇叭单元100的背面与所述第二壳体300的内壁以及所述第一壳体200的部分内壁共同形成该入耳式耳塞的后声腔310,所述喇叭单元100的正面与所述第一壳体200的部分内壁形成该入耳式耳塞的前声腔210,并在所述第一壳体200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前声腔210的入耳孔220,所述入耳孔220在佩戴时位于外耳道的口部。
本实用新型带倒音管的入耳式耳塞的改进之处在于,该入耳式耳塞还至少包括一倒音管400,所述倒音管400后端的进口(如箭头所示)与所述后声腔310相连通,所述倒音管400前端的出口(如箭头所示)在佩戴时也位于外耳道的口部。
在本实用新型入耳式耳塞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具体的,所述喇叭单元100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200之上,所述入耳孔220设置在所述喇叭单元200的正面;所述倒音管400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200的内壁上,所述倒音管400后端的进口可设置在所述后声腔310的内部空间中;所述倒音管400前端的出口可与所述前声腔210相连通,例如所述倒音400前端的出口可设置在所述入耳孔220的内部空间中;此外,所述喇叭单元100也可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300之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郁志曰,未经郁志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03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