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颅内动脉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80261.X | 申请日: | 2013-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2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 发明(设计)人: | 缪中荣;王拥军;莫大鹏;马宁;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2/915 | 分类号: | A61F2/9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 地址: | 1000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脉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脉支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颅内动脉支架。
背景技术
自Kerber等报道全世界第一例球囊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至今已28年,大量新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技术得到广泛开展、推广。其中颅内动脉球囊成形术首先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在大量择期介入手术组中,其并发症的发病率为4%~6%。但单纯球囊扩张术有以下不足:①扩张后血管有瞬时弹性回缩的特性,可致球囊扩张后的血管即刻再次发生狭窄,再狭窄率高约50%,使手术失败。②颅内血管狭窄段的硬斑块受到球囊扩张压力压迫,致血管出血。③因球囊导管引起的颅内血管痉挛致急性血管闭塞,使手术失败。④术后再狭窄率高。故大部分学者仍提倡优先考虑联合使用支架。
颅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10余年来,大量单中心和多中心病例资料被报道。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颅内支架有3种:球囊扩张裸支架、自膨式支架以及药物洗脱冠脉支架。
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技术已很成熟,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裸金属支架的再狭窄发生率仍较高。据报道,其再狭窄发生率为10%~50%不等,严重的影响它的疗效。
为了更好地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自膨式裸支架Wingspan(Boston Scientific)被提出,该支架已于2005年8月经FDA批准可用于临床。Wingspan支架同其他介入治疗手段比较有更好柔顺性,更容易到达迂曲血管的远端狭窄血管,较球囊扩张支架更安全,但该系统中支架的释放采用全交换形式,操作较复杂,易出现导丝刺破血管造成颅内出血的并发症;支架释放前先行球囊预扩张,行约80%“亚扩张”方式,术后残余狭窄率高,约为30%,再狭窄率较球囊扩张支架高,已有随机实验证实在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作用并不优于强化药物治疗。
冠脉药物洗脱支架近来少数学者开始尝试应用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近期随访结果显示药物洗脱支架可有效抑制颅内动脉再狭窄。药物涂层冠脉支架曾给冠脉支架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但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报道尚不是很多,一些研究表明,再狭窄发生率(0%~7%)显著低于裸金属支架,但研究的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相对较短。但仍有较多缺点:①这种支架顺应性较差,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其患者群多为血管走行迂曲的老年人,故术中放置支架比较困难,特别对于颅内动脉狭窄最常见的大脑中动脉区,手术难度和风险都非常大。②释放不锈钢支架所需的高膨胀压对管壁薄弱的颅内血管是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③球扩时支架受到的剪应力影响精确定位目标血管,引起支架滑移。④对于目标血管管径,球囊和支架的可选择尺寸较少。⑤有报道称该支架延迟性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颅内动脉支架,能够抑制血管再狭窄的发生,提高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颅内动脉支架,该颅内动脉支架包括裸支架,裸支架包括沿同一中心轴线布置的多组环形的支撑单元和连接在相邻两组支撑单元之间的连接单元,支撑单元的周向展开结构为波纹形结构。
进一步地,相邻两组支撑单元镜像对称布置,且相邻两组支撑单元之间具有相靠近的多个波形顶点对,连接单元间隔地连接在波形顶点对中的两个波形顶点之间。
进一步地,各组连接单元包括多个连接件,各组连接件沿中心轴线呈波纹形。
进一步地,相邻两组连接单元中,各连接件交错排布。
进一步地,连接件呈正弦曲线。
进一步地,各连接件具有“S”形结构。
进一步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靠近的波形顶点对的中心线的两侧的支撑单元上,且连接件的中心位于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进一步地,支撑单元的外径为1.557±0.003mm,壁厚为0.10±0.01mm,波纹形结构的宽度为0.11mm。
进一步地,颅内动脉支架还包括底部涂层和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其中,底部涂层涂覆在裸支架的外表面上,生物降解药物涂层涂覆在底部涂层的外表面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颅内动脉支架包括裸支架,裸支架包括沿同一中心轴线布置的多组环形的支撑单元和连接在相邻两组支撑单元之间的连接单,支撑单元的周向展开结构为波纹形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颅内动脉支架,环形支撑单元能够对颅内动脉起到支撑作用,有效防止已经病变的颅内动脉出现再狭窄的显现,环形结构的波纹形结构能够加大对整个支架对颅内动脉的支撑面积,有效提高支架对颅内动脉的支撑作用,进而防止颅内动脉的进一步狭窄,提高支架对病变的颅内动脉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02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口腔科镶牙后引起溃疡的修复装置
- 下一篇:一种腔镜台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