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高、低温复合金属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9725.5 | 申请日: | 201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1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沈达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三汇联发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4 | 分类号: | F16L9/14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300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复合 金属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管复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低温复合金属管。
背景技术
目前,复合钢管在各行各业的使用量逐年攀升,机械结合的复合金属管由于内、外层两种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当双金属复合钢管输送介质或工作环境的温度升高或降低时两种金属材料的膨胀总量差越来越大,达到一定数值时,就可能会发生如下两种现象:一、碳钢基体钢管层、内衬耐腐蚀层出现分层现象,通常由于外层碳钢基体钢管层的膨胀系数大于内衬耐腐蚀层原因导致;二、内衬耐腐蚀层鼓包,通常由于内衬耐腐蚀层膨胀系数大于外层碳钢基体钢管层原因导致。上述两种现象无论会发生哪一种都会导致复合金属管失效,严重时造成管路堵塞或泄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耐高、低温复合金属管,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复合金属管由于内、外层两种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从而导致复合金属管失效,严重时造成管路堵塞或泄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耐高、低温复合金属管,包括复合金属管本体(1),复合金属管本体(1)设置有碳钢基体钢管层(2)、内衬耐腐蚀层(3),内衬耐腐蚀层(3)与碳钢基体钢管层(2)复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钢基体钢管层(2)与内衬耐腐蚀层(3)结合处设置有多个电阻焊点(4)。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电阻焊点(4)沿复合金属管本体(1)轴向均匀设置,相邻电阻焊点(4)距离间隔范围为50mm~200mm。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电阻焊点(4)沿复合金属管本体(1)圆周向均匀设置,相邻电阻焊点(4)角度间隔范围为36°~9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优点,复合金属管通过在碳钢基体钢管层、内衬耐腐蚀层结合处通过电焊机点焊形成多个电阻焊点,强化了内、外层两种金属的结合力,从而保证复合金属管有效工作,同时也增加了有效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复合金属管本体1,复合金属管本体1设置有碳钢基体钢管层2、内衬耐腐蚀层3,内衬耐腐蚀层3与碳钢基体钢管层2复合连接,碳钢基体钢管层2与内衬耐腐蚀层3结合处通过电焊机点焊形成有多个电阻焊点4,电阻焊点4沿复合金属管本体1轴向均匀设置,相邻电阻焊点4的密度根据复合金属管本体1的服役温度条件、内衬耐腐蚀层3的厚度以及内外两种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差异来确定,通常间隔范围为50mm~200mm,电阻焊点4沿复合金属管本体1圆周向均匀设置,相邻电阻焊点4密度根据复合金属管本体1的直径大小、温度高低、内衬耐腐蚀层3厚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通常角度间隔范围为36°~90°,每一个电阻焊点4的抗剪切强度须大于200Mp;抗撕裂强度须大于400Mpa。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三汇联发管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三汇联发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97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杂物箱支承结构
- 下一篇:可伸缩式除尘黑板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