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拉高频漆包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9696.2 | 申请日: | 2013-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8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邵铭;翁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芯盛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02;H01B7/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3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频 漆包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拉高频漆包线,属于漆包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氨酯漆包线被广泛应用于焊点较多的彩电、仪表、计算机精密线圈、家用电器等弱电电气产品领域。近年来聚氨酯漆包线市场需求量迅速增加,据不完聚氨酯漆包线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和使用场合的增多,尤其是各类电气产品频繁的更新换代,要求聚氨酯漆包线不仅在性能上更加稳定可靠,同时更需要开发低温直焊、高耐热、耐高频等特种聚氨酯漆包线来满足新出现的特殊场合的使用要求。聚酯漆包线必须事先除去漆膜再焊接,不仅费工费时,更重要的是焊接可靠性大大下降,导致次品率上升。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直焊的漆包线,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拉高频漆包线,该抗拉高频漆包线直焊性好,漆包线焊接时,不必除去漆膜层,且在高频下的介质损耗角正切比较小,扩展了其应用的领域;同时提高了产品柔软性、延展性和抗拉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拉高频漆包线,包括金属线芯,所述金属线芯外表面涂覆有聚氨酯层,此聚氨酯层外表面涂覆有聚酯亚胺层;所述金属线芯由位于中心的不锈钢线芯和包覆此不锈钢线芯外表面的铜层组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
作为优选,所述聚氨酯层与聚酯亚胺层厚度比为1:0.9~1.1。
作为优选,所述不锈钢线芯直径与铜层厚度比为1:0.1~0.2。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抗拉高频漆包线,所述金属线芯外表面涂覆有聚氨酯层,此聚氨酯层外表面涂覆有聚酯亚胺层,其直焊性好,漆包线焊接时,不必事先除去漆膜层,且焊锡温度低(约375℃ )、速度快(约1秒);其次,高频性能好,漆膜在高频下的介质损耗角正切比较小,可用于变频电机用的耐电晕漆包线;再次,便于染色,能与多种染料相混溶,制成各种彩色漆包线,适用于多焊点的场合,并可低温高速涂线,烘烤温度比现有单一聚酯类漆包线低60℃左右,同时涂线速度还要快2~4倍,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再次,其金属线芯由位于中心的不锈钢线芯和包覆此不锈钢线芯外表面的铜层组成;与以往使用漆包铜线的退火温度相比,退火温度范围更窄,退火工艺不同,生产的产品的柔软性、延展性、抗拉性均处于较佳状态。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抗拉高频漆包线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金属线芯;2、聚氨酯层;3、聚酯亚胺层;4、不锈钢线芯;5、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一种抗拉高频漆包线,包括金属线芯1,所述金属线芯1外表面涂覆有聚氨酯层2,此聚氨酯层2外表面涂覆有聚酯亚胺层3;所述金属线芯1由位于中心的不锈钢线芯4和包覆此不锈钢线芯4外表面的铜层5组成。
上述聚氨酯层2与聚酯亚胺层3厚度比为1:0.95;上述不锈钢线芯4直径与铜层5厚度比为1:0.15。
实施例2:一种抗拉高频漆包线,包括金属线芯1,所述金属线芯1外表面涂覆有聚氨酯层2,此聚氨酯层2外表面涂覆有聚酯亚胺层3;所述金属线芯1由位于中心的不锈钢线芯4和包覆此不锈钢线芯4外表面的铜层5组成。
上述聚氨酯层2与聚酯亚胺层3厚度比为1:1.05;上述不锈钢线芯4直径与铜层5厚度比为1:0.2。
采用上述抗拉高频漆包线时,所述金属线芯1外表面涂覆有聚氨酯层2,此聚氨酯层2外表面涂覆有聚酯亚胺层3,漆包线焊接时,不必事先除去漆膜层,可以直焊接,且焊锡温度低(约375℃ )、速度快(约1秒);其次,高频性能好,漆膜在高频下的介质损耗角正切比较小,可用于变频电机用的耐电晕漆包线;再次,便于染色,能与多种染料相混溶,制成各种彩色漆包线,适用于多焊点的场合,并可低温高速涂线,烘烤温度比现有单一聚酯类漆包线低60℃左右,同时涂线速度还要快2~4倍,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再次,其金属线芯由位于中心的不锈钢线芯和包覆此不锈钢线芯外表面的铜层组成;与以往使用漆包铜线的退火温度相比,退火温度范围更窄,退火工艺不同,生产的产品的柔软性、延展性、抗拉性均处于较佳状态。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芯盛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芯盛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96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