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手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9343.2 | 申请日: | 201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8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贵耀;孙磊才;赵家聘;田象滔;王良;王凤娇;李镇荣;王西峰;程文安;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10 | 分类号: | B60T7/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25010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分体式手刹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车型手刹安装采用方式为,大齿轮支架通过三个安装点和车身预焊螺母连接,同时手刹直接和拉线连接,导致拉线受力直接作用到手柄上,由于现有的手刹刚度不足,手刹受力偏斜现象比较严重,和副仪表台面板干涉车辆几率达到100%,导致车辆在出厂前需要返工,即每台车辆在出厂前需要手工进行修正,增加大量的返修工时,严重影响生产节拍,增强操作工的劳动强度。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2541507U,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名称为“一种汽车手刹总成”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汽车手刹总成,包括手刹操纵杆,该手刹操纵杆通过手刹拉线与汽车车轮的制动器相连接,该手刹操纵杆的上端为手柄,该手刹操纵杆的下端铰接在一棘齿板上,所述棘齿板上设有棘齿,所述手刹操纵杆上设有棘爪,该棘爪与所述棘齿相啮合,所述棘齿板包括棘齿基座、以及与该棘齿基座固定连接的棘齿板体,该棘齿板体上设有所述棘齿。棘齿板为分体式结构,从而使得具有棘齿的棘齿板体可以单独进行热处理,无需将棘齿基座进行热处理,从而保证棘齿板不会变形,但是该汽车手刹总成与汽车副仪表台仍是传统方式连接,仍有受力偏斜、会与副仪表台发生干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手刹装置受力偏斜后会于副仪表台面板干涉缺点,提供一种分体式手刹装置,该装置手刹装置不会受力偏斜,完全避免手刹手柄受力变形与副仪表台面板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分体式手刹装置,包括手刹本体和盒形支架,盒形支架通过若干个焊接螺母与手刹本体相连接,盒形支架还与汽车副仪表台面板螺栓连接。手刹装置的安装过程为:用紧固件将手刹本体内的手柄带齿轮机构进行连接牢固,再将手刹拉线穿入手柄本体的安装孔内,用螺母进行连接紧固,最后将手刹本体与盒形支架连接,然后盒形支架与汽车副仪表台面板连接。通过将拉线受力转移到支架上,完全避免手刹本体受力变形与副仪表台面板干涉,保证尺寸符合设计及装配要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盒形支架下沿向外翻折形成翻边,翻边上设有若干个螺栓孔,盒形支架上的螺栓通过螺栓孔与汽车副仪表台面板相连接。翻边上设有螺栓孔的设计使盒形支架充分与汽车副仪表台面板接触,紧固效果较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螺栓和螺栓孔的数量为3-5个。此数量保证了在节约材料的同时保证了盒形支架与汽车副仪表台面板紧固的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螺栓为内六角螺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焊接螺母为四方焊接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手刹装置通过将拉线受力转移到支架上,完全避免手刹本体受力变形与副仪表台面板干涉,保证尺寸符合设计及装配要求。且本使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手刹本体,2、盒形支架,3、四方焊接螺母,4、内六角螺栓,5、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种分体式手刹装置,其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手刹本体1和盒形支架2,盒形支架通过3个四方焊接螺母3与手刹本体相连接,盒形支架下沿向外翻折形成翻边,翻边上设有4个螺栓孔,盒形支架上的内六角螺栓4通过螺栓孔与汽车副仪表台面板相连接。
手刹装置的安装过程为:用紧固件将手刹本体内的手柄带齿轮机构进行连接牢固,再将手刹拉线5穿入手柄本体的安装孔内,用螺母进行连接紧固,最后将手刹本体与盒形支架连接,然后盒形支架与汽车副仪表台面板连接。通过将拉线受力转移到支架上,完全避免手刹本体受力变形与副仪表台面板干涉,保证尺寸符合设计及装配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93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