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与燃气全预混的节能家用燃气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8796.3 | 申请日: | 2013-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9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夏志生;应哲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美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3/00 | 分类号: | F24C3/00;F23D14/02;F24C3/1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程皓;徐关寿 |
地址: | 314416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燃气 全预混 节能 家用 燃气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具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空气与燃气全预混的节能家用燃气灶。
目前市场上家用燃气灶具基本上是射流自然吸气为主的,这种燃气灶在主进气入口引射吸入空气在燃烧器气道中混合形成燃气空气混合气通过火孔分散出来燃烧,空气吸入最大量是由射流的能力所决定的,而所设置的风门只是在最大值的范围内调整。这种燃气灶结构简单。但混入的空气量不精确,不能与进入的燃气量准确匹配,造成燃烧不完全而降底热效率,达到50%‑55%之间热效率算是高的,有的甚至只有40%左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制补气、空气与燃气混合比例调节精确匹配的空气与燃气全预混的节能家用燃气灶。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的燃气灶具体包括灶壳、由燃烧器本体和与燃烧器本体配合连接的燃气分布器和点火装置及混合气体输入管组成的燃烧装置、燃气调节阀、锅架,其还设有鼓风机、燃气空气连通器、燃气空气连通器分别连通燃气调节阀和鼓风机,接入燃气调节阀输送的燃气、鼓风机输入的空气,两者在燃气空气连通器内混合后通过连通的混合气体输入管到达燃烧器本体;
上述的燃气调节阀阀芯上通气道孔是可以周向间隔设置了二个以上的,通气道孔可以是依次缩小的,燃气调节阀进气前端还可以设有稳压阀;
上述的燃烧器可以是由燃烧器上壳体、燃烧器下壳体以及设置在上、下壳体间的分隔层构成的,该分隔层将燃烧器的混合燃气腔分为混合燃气上腔和混合燃气下腔,它们之间以分隔层上开设的连通孔连通,燃气输入管和燃烧器下壳体相连接与混合燃气下腔相通,燃火分布器设置在燃烧器上壳体的内侧,燃烧器内孔设置连接有分隔定位片,外侧套连有支撑圈,支撑圈的另一头密封扣合支撑在灶体台面上;
上述的燃烧器可以设有穿过分隔定位片的中心火头,中心火头的燃气输入管是单独设置的;
上述的燃烧器还可以设有自吸阀、温度探头和控制器,所述的自吸阀设于燃气输入管线上稳压阀前端,温度探头设于燃烧器本体内,控制器连接温度探头、自吸阀;
上述的燃烧器还可以设有自吸阀、温度探头和控制器,所述的自吸阀设于燃气输入管线上稳压阀前端,温度探头设于燃烧器本体内,控制器连接温度探头、自吸阀;
上述的燃烧器支撑圈外套装可以有集热圈,集热圈上方容置锅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气与燃气全预混的节能家用燃气灶,通过设置鼓风机和燃气空气连通器将所需燃气、空气的引入由自吸式变成强制式,风量调节范围大,输入量精确,混合充分,气压波动小,使空气输入量能精确地与燃气的气量进行匹配,获得最好的燃烧条件,不但热效率大幅度提高,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燃烧强度也显著增强。加上有级调节的燃气调节阀来输入混合燃气,精确控制燃气流量,各档功率精确对应,配套自吸阀、温度探头和控制器实现了检测和智能控制,把燃烧器用分隔定位片分隔、燃烧器与灶台之间的空隙用支撑圈封闭,结构上设置成锅底的燃烧聚热区与下方的空间隔离,既杜绝二次空气的补入及热量的流失,又能保护下部的结构不被溢洒的液体侵蚀,连接部位不易锈蚀,且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维修更换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燃气调节阀阀芯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燃气调节阀阀芯A‑A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燃气调节阀阀芯B‑B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燃烧装置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燃烧装置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燃烧装置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连通器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连通器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连通器右视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对本实用新型并没有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美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美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87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缺氧防护装置喷嘴外径法性能调控结构
- 下一篇:水套式采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