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杆的弯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8166.6 | 申请日: | 2013-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9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乔登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牟长林 |
地址: | 523942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两杆的弯折结构,尤指一种不但能让转动杆相对于固定杆弯折,且能让转动杆稳固定位的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滑板车相当轻巧及具有极佳的机动性,因此,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在各地造成流行的风潮。但不论是传统使用人力的滑板车或是电动的滑板车,由于车体较大且长,将会占用较大的存放空间。不但不利于室内存放,在外出活动时,也不方便携带,而使得滑板车使用的机会减少。
因此,目前所使用的滑板车大多具有折叠收纳的结构设计,其主要包括一立杆及一转向座,立杆的底端连接于转向座上,转向座位于踏板的前端,借以使车头的立杆在转向座上转动时,直接以朝向踏板的方向转动收折,从而避免占用太大的空间,且让使用者能直接提取立杆,以方便外出携带。
但上述折叠结构都必须另外设置一转向座,其不但在整体构造上颇为复杂,且在折叠时也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折叠结构的两杆的弯折结构,以改进上述的缺点,并达到下列的目的,发明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使转动杆在相对于固定杆转动之后,让转动杆与固定杆形成一弯折角度,借以在转动杆连接滑板车的车头,而固定杆连接踏板的前端时,能方便收折,并节省收折空间的两杆的弯折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转动杆相对于固定杆转动之后,让转动杆与固定杆形成一弯折角度,并经由固定杆的定位部的限位作用,使能达到固定收折并稳固定位的两杆的弯折结构。
为达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的两杆的弯折结构包括一固定杆、一转动杆以及一滑动套。其中,该固定杆包括同轴的小径部及大径部,小径部的一端具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上设有第一导引部,大径部的一端设有定位部;该转动杆的一端具有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以可相对于第一斜面转动的方式接合于第一斜面上,且第二斜面上设有与第一导引部相配合的第二导引部;而该滑动套以可相对于固定杆的大径部移动的方式套接于转动杆及小径部上。
实施时,固定杆的第一导引部为形成于第一斜面上的弧形导槽,转动杆的第二导引部为凸块,凸块凸出于第二斜面的表面。
实施时,固定杆的定位部为弧形槽,固定杆的定位部也可为其他形状的凹槽。
实施时,本实用新型更包括一定位件,定位件垂直穿过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供连接固定杆及转动杆,并使第二斜面以可相对于第一斜面转动的方式接合于第一斜面上。
实施时,转动杆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滑动套的内壁上设有第二限位部,而一压缩弹簧套接于转动杆上,并限位于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能借助推动滑动套,使转动杆可相对于固定杆转动,因此,当转动杆连接于滑板车的车头,而固定杆连接于滑板车的踏板的前端时,可使车头方便收折,以节省收折空间。
2、本实用新型能经由滑动套及定位部的定位,将转动杆与固定杆形成一固定的弯折角度,因此,能有效达到稳固收折的效果。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详述于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转动杆及滑动套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固定杆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4、图5、图6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杆转动收折时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
1两杆的弯折结构 2固定杆 21小径部 22大径部
23第一斜面 24第一导引部 25内螺孔 26定位部
27止退螺丝 3转动杆 31上圆杆 32下圆杆
33第一限位部 34第二斜面 35穿孔 36第二导引部
4定位件 5滑动套 51第二限位部6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两杆的弯折结构包括固定杆、转动杆以及滑动套。其中,固定杆包括同轴的小径部及大径部,小径部的一端具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上设有第一导引部,大径部的一端设有定位部;转动杆的一端具有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以相对于第一斜面转动的方式接合于第一斜面上,第二斜面上设有能够在第一导引部上滑动的第二导引部;而滑动套以相对于固定杆的大径部移动的方式套接于转动杆及小径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乔登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乔登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81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纤维自行车避震前叉
- 下一篇:太阳能充电电动三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