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逆变焊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7646.0 | 申请日: | 2013-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8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邱光;王巍;杨少军;郑阳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瑞凌焊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0 | 分类号: | B23K9/10 |
代理公司: | 广东星辰律师事务所 44263 | 代理人: | 丁敬伟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变焊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变焊机,特别涉及一种与电网适应能力强、谐波污染小、功率因素高的逆变焊机。
【背景技术】
功率因素是衡量电器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功率因素低的电器设备,不仅不利于电网传输功率的充分利用,而且输入电流谐波高,产生较大的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而功率因素校正(PFC)电路的作用不仅仅是提高线路或系统的功率因数,更重要的是可以解决电磁干扰(EMI)和电磁兼容性(EMC)的问题,对于目前较为成熟的单相有源PFC技术,其更多的是应用在小功率电源中,如:LED电源、电子镇流器、变频器等小功率电源模块,而对于焊接电源这样的大功率电源,现有技术中实现的方案是在逆变焊机输入级添加无源功率因素校正电路;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中还没有逆变焊机使用有源PFC技术。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逆变焊机,以实现其电网适应能力强、谐波污染小、功率因素高的功能,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努力的方向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逆变焊机存在电网适应能力差、谐波污染大、功率因素低的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功率因素逆变焊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逆变焊机,包括电源模块以及送丝机,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滤波电路、逆变电路、变压电路、第一整流电路、焊机输出电路,以及与所述逆变电路连接的驱动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的控制系统,与所述变压电路连接的电流反馈调节电路,与所述焊机输出电路连接的电压反馈调节电路,所述电流反馈调节电路分别与驱动模块以及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电压反馈调节电路与所述电流反馈调节电路连接,所述送丝机包括电压给定电路,所述电压给定电路与所述电压反馈调节电路连接,还包括有源功率因 素校正电路,所述有源功率因素校正电路与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有源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输入整流电路、输入信号采集电路、输出信号采集电路、第二滤波电路、辅助电源电路、功率管IGBT电路以及控制电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控制电路是型号为L4981的芯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输入整流电路包括电感T1,所述电感T1的输入端并联连接相互串联的电阻R3、电阻R4,所述电感T1输出端并联连接电容C3,所述电容C3一端与整流桥D2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输入信号采集电路包括电阻R6、电阻R8、电阻R13、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9、电容C13、电容C14)、电感L1,所述电阻R13、电阻R19一端、电感L1一端分别与输入整流电路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8、电阻R15一端以及电容C13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3另一端经相互并联的电阻R6以及电容C14与电阻R8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5与电阻R8并联连接,所述电阻R8另一端与L4981芯片7脚连接,所述电阻R19另一端经电阻R16与L4981芯片4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输出信号采集电路包括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5、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阳极与输入信号采集电路输出端连接,阴极经过相互串联连接的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5接地,电阻R23与电阻R25连接的一端还与L4981芯片14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所述电容C19、电容C21、电容C23一端以及电阻R33、电阻R36一端与输出信号采集电路连接,所述电容C19、电容C21、电容C23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0、电容C22、电容C24连接,所述电阻R33、电阻R36分别经电阻R31、电阻R34与电阻R32、电阻R35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辅助电源电路包括LM7815芯 片、电容C1、电容C7、电容C11、电容C12,所述电容C1分别连接于LM7815芯片的输入端以及接地端,所述电容C7、电容C11、电容C12分别并联连接,并连接于LM7815芯片的输出端以及接地端,所述LM7815芯片的输出端还与L4981芯片19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瑞凌焊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瑞凌焊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76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现会话内容计费的方法
- 下一篇:数据包的封装方法及校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