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自走式秸秆还田玉米联合收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7575.4 | 申请日: | 2013-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2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邸志峰;王小瑜;李青龙;姜伟;位国建;齐自成;马继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A01D41/02;A01F12/6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邓建国 |
地址: | 2501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秸秆 还田 玉米 联合 收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具体的说是一种以自身的发动机作为行走和作业动力,能一次性完成玉米摘穗、秸秆还田,果穗收集等联合作业功能的小型自走式秸秆还田玉米联合收获机。
背景技术
玉米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播种面积约为3400万公顷,玉米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资源,资源量巨大,大部分地区和用户要求把玉米秸秆切碎还田作为有机肥料。对于大面积连片种植地区,比较适合采用大中型机械实现联合收获作业,市场上现有的大部分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基本能满足这种要求。而对于我国丘陵山区等地块较小的地区,不适合大型机械作业,这就需要一种小型的自走式秸秆还田玉米联合收获机解决这一问题。
我国玉米联合收获机当前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有:
(1)我国市场现有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大多都是大中型联合收获机械,这些机械价格高,机身庞大,不能满足丘陵山区等地块较小地区的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业要求。
(2)我国市场现有的少量小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大多数没有秸秆还田功能或者秸秆还田效果不理想,无法满足用户把玉米秸秆切碎还田作为有机肥料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小型自走式秸秆还田玉米联合收获机,它具有能够满足丘陵山区等地块较小地区的用户需求,提高该地区劳动生产效率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型自走式秸秆还田玉米联合收获机,包括摘穗收割台、小输送器、秸秆切碎还田装置、摘穗箱、收割台油缸、驱动桥、底盘机架、动力总成、粮箱、转向桥、上层机架、驾驶台、大输送器;底盘机架位于驱动桥和转向桥上方,摘穗收割台位于底盘机架的前方,可一次收获两行玉米,摘穗收割台与收割台油缸连接,摘穗收割台通过回转轴铰接在底盘机架上,可绕回转轴旋转,调节离地高度和摘穗高度;所述秸秆切碎还田装置位于驱动桥的前方,摘穗收割台中部下方,通过拉杆与摘穗收割台连接;摘穗箱位于摘穗收割台中部上方,为摘穗收割台及小输送器提供动力;小输送器位于摘穗收割台前部下方,输送摘穗收割台摘下的果穗到大输送器;大输送器位于小输送器的斜上方,用于将小输送器上的果穗输送到粮箱;上层机架固定设置在底盘机架上,驾驶台位于上层机架前部,用于驾驶员操控机器;粮箱设在上层机架的后部;动力总成位于底盘机架上,动力输出轴轴向与收获机前后方向垂直,为整机提供行走和作业动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粮箱与粮箱油缸固定连接,可在粮箱油缸的作用下向后翻转,卸粮方便。
所述拉杆上设有若干拉杆安装孔,可通过改变拉杆安装孔的位置调节离地高度,玉米秸秆切碎还田的效果好,操作简单,安装、调整和维修方便。
所述动力总成位于底盘机架中部,动力输出轴向与收获机前后方向垂直,为整机提供行走和作业动力,传动路线简单,稳定性好,同时可缩短整机长度。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遮阳棚,遮阳棚位于上层机架前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满足我国广大丘陵山区等地块较小地区用户需求,提高该地区劳动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摘穗收割台,2-小输送器,3-摘穗箱,4-秸秆切碎还田装置,5-拉杆,6-收割台油缸,7-回转轴,8-驱动桥,9-底盘机架,10-动力总成,11-粮箱,12-转向桥,13-上层机架,14-粮箱油缸,15-遮阳棚,16-驾驶台,17-大输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摘穗收割台1,小输送器2,摘穗箱3,秸秆切碎还田装置4,驱动桥8,底盘机架9,动力总成10,粮箱11,转向桥12,上层机架13,遮阳棚15,驾驶台16,大输送器17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75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式鱼护支架及其构成的钓箱
- 下一篇:一种无源智能LED生态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