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逆变器参数的辨识试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7478.5 | 申请日: | 2013-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4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施涛;周昶;曲立楠;陶琼;陈宁;朱凌志;姜达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210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变器 参数 辨识 试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参数辨识技术领域的试验系统,具体讲涉及一种光伏逆变器参数的辨识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PV or photovoltaic)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
太阳能发电是新兴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目前已实现产业化应用的主要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光热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电池组件模块化、安装维护方便、使用方式灵活等特点,是太阳能发电应用最多的技术。太阳能光热发电通过聚光集热系统加热介质,再利用传统蒸汽发电设备发电,近年来产业化示范项目开始增多。
电力系统参数的正确性是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网损分析、故障分析、保护装置定值计算、稳定性分析、电网结构设计等应用分析功能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光伏发电接入系统比例的不断增加,光伏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日益凸显。因此,研究光伏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变得迫切,建立能够准确反映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模型和各种参数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关键。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发电单元必须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来与电网或负载相联,因此逆变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光伏逆变器模型参数的实际使用中,由于缺少实测参数而直接采用设计参数,以及运行环境变化等原因,易造成运行人员对逆变器模型参数掌握不准确,从而降低模型的可靠性,导致电网模型的各项应用分析可信度大大降低,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逆变器模型参数的辨识试验装置,可以为电网分析提供准确的光伏逆变器参数,提高运行可靠性与运营经济性。
解决方案为:
一种光伏逆变器参数的辨识试验系统,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系统的逆变器8的直流输入侧的测试装置3一端与直流电源2连接,另一侧的交流输出侧的测试装置依次与开关6和电网模拟装置7连接;所述逆变器8与数据采集装置5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装置5为示波器和/或录波仪。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装置为功率分析仪。
进一步的,所述直流电源2是可控直流电源;所述可控直流电源是模拟太阳能光伏电池输出直流电能IV特性曲线的受控电流源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6是并网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电网模拟装置为模拟电网的端口电压和频率的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逆变器8是待辨识的光伏逆变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可以为电网分析提供准确的光伏逆变器参数,提高运行可靠性与运营经济性。
2、利用现有的光伏发电系统试验检测平台,得到光伏逆变器模型参数辨识的结果,及时反应太阳辐照度、环境温度、电网侧电压扰动、频率扰动等对参数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
附图标记:
1-逆变器;2-直流电源;3-测试装置I;4-测试装置II;5-数据采集装置;6-开关;7-电网模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系统连接及装置功用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
1、直流电源2与测试装置I3相连后与逆变器1的直流输入端相连,逆变器1的交流输出端与测试装置II4相连,功率分析仪II4的另一侧与开关和电网模拟装置依次相连。
数据采集装置5为示波器和/或录波仪;测试装置为功率分析仪;直流电源2是可控直流电源;可控直流电源为旋转并流机组和/或静止式可控整流器;开关6是并网开关;逆变器8是待辨识的光伏逆变器。
2、功率分析仪用以测量逆变器功率转换的电机效率和总效率,功率分析仪I测量逆变器的直流输入功率,功率分析仪II测量逆变器的交流输出功率。
3、示波器/录波仪用来采集并记录逆变器1的输入、输出波形,也可用来记录逆变器的输入电气量和输出电气量。当对逆变器的直流侧及交流侧设置扰动试验,辨识太阳辐照度、环境温度、电网侧电压扰动、频率扰动等对逆变器的参数的影响,获得试验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74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