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模动力车离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5408.6 | 申请日: | 2013-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1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杨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鹏 |
主分类号: | F16D43/08 | 分类号: | F16D43/08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模 动力 离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合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双模动力车离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燃油和电动四轮车用凸轮离心离合器装置在动力转换方面存在离心力小,离合摩擦片与从动壳体分离不彻底,造成打滑,容易烧摩擦片,即传递不了大扭矩,又分离不彻底,容易造成燃油机带动电动机高速旋转,损坏电动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模动力车离合器,解决离合摩擦片分离不彻底容易损坏电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模动力车离合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离合器包括金属凸轮、固定托架、蹄块、摩擦片、拉簧和罩于外侧的从动壳体,金属凸轮固定在固定托架的中部,金属凸轮的周边还设有弹性缓冲层,在固定托架的上下两侧还设有弹性挡圈,弹性挡圈卡入金属凸轮上的凹槽内;所述的金属凸轮上侧面还设有卡槽,卡槽内装配有扭簧,扭簧的一端固定在金属凸轮上,另一端通过固定块固定在固定托架上;蹄块的一端通过支撑轴固定在固定托架上,蹄块的内侧与金属凸轮贴合,两个蹄块之间连接有拉簧,蹄块上设有摩擦片;所述的金属凸轮与电机主动轴连接,从动壳体与后桥从动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可靠耐用,提供两种复位方式,接合后传递扭矩力大,分离快速彻底,适用于油电双模动力四轮车的配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中:1金属凸轮,2固定托架,3蹄块,4摩擦片,5拉簧,6从动壳体,7弹性缓冲层,8弹性挡圈,9扭簧,10固定块,11支撑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双模动力车离合器,所述的离合器包括金属凸轮1、固定托架2、蹄块3、摩擦片4、拉簧5和罩于外侧的从动壳体6,金属凸轮1固定在固定托架2的中部,金属凸轮1的周边还设有弹性缓冲层7,在固定托架2的上下两侧还设有弹性挡圈8,弹性缓冲层7和弹性挡圈8可以防止装置在运转过程中出现的刚性碰撞,既提高装置运转的稳定性又延长使用寿命,弹性挡圈8卡入金属凸轮1上的凹槽内;所述的金属凸轮1上侧面还设有卡槽,卡槽内装配有扭簧9,扭簧9的一端固定在金属凸轮1上,另一端通过固定块10固定在固定托架1上;蹄块3的一端通过支撑轴11固定在固定托架2上,蹄块3的内侧与金属凸轮1贴合,两个蹄块3之间连接有拉簧5,蹄块3上设有摩擦片4;所述的金属凸轮1与电机主动轴连接,从动壳体6与后桥从动轴连接。
工作原理:金属凸轮1旋转,从而使固定托架2旋转,通过支撑轴11固定在固定托架2上的蹄块3进而一起旋转,转速达到一定数值后,由于蹄块3与金属凸轮1采用分体式设计,蹄块3产生离心力,摩擦片4通过产生离心力压紧从动壳体6,借助摩擦力传递转矩,达到接合的目的,当转速低于一定数值或者静止后,蹄块3在拉簧5拉力作用下促使凸轮轴回位,达到分离的目的。当转速过快时,摩擦片4与从动壳体6的摩擦力过大,导致摩擦片4磨损殆尽,此时,金属凸轮1与固定托架2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仅靠拉簧5进行复位很难将摩擦片4与从动壳体6分离,此时由于金属凸轮1压迫扭簧9,使扭簧9给金属凸轮1一个拉力,从而将金属凸轮1复位进而实现摩擦片4与从动壳体6的完全剥离,这样可避免在燃油机动力带动电动机高速旋转的情况下,损坏电动机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鹏,未经李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54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电池生产装置
- 下一篇:用于实验室的真空泵缓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