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扣式活页夹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5330.8 | 申请日: | 2013-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3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伟 |
主分类号: | B42F13/16 | 分类号: | B42F13/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吴世民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页夹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页本中用于拆装及固定纸张的活页夹。
活页本是一种利用活页夹使其纸张可被随意拆卸、更换、调整的笔记本,具有方便整理、使用灵活的特点。活页本中用于拆装及固定纸张的活页夹,是通过圈形部中左半圈形部和右半圈形部的打开与关闭从而可实现纸张的拆装与固定,圈形部通过基板固装于活页本的封皮上。
现有活页夹,大多是左半圈形部与右半圈形部形成可一定角度转动的铰接关系,再通过其底部薄型钢片自身的形变弹性力保持左半圈形部与右半圈形部打开或者关闭的状态。操作这种活页夹使其打开或者关闭,往往需要较大的力道,且活页夹的动作较为生硬,给使用者造成操作不便利、易夹伤手指等困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便利、使用安全的扣式活页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扣式活页夹,包括由左半圈形部与右半圈形部形成的圈形部和可将圈形部固装于活页本封皮上的基板,左半圈形部固装于基板;右半圈形部下方设有转动部,该转动部设有转动孔,通过转轴与基板形成铰接关系;所述转轴上还套有可带动转动部、右半圈形部转动的带有卡扣的锁止件;基板上对应卡扣的部位设有与卡扣适配的扣槽。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通过转动锁止件,带动右半圈形部转动,从而打开或者关闭圈形部,可实现纸张的拆装与固定;通过将锁止件的卡扣扣于基板的扣槽,可保持圈形部的关闭状态且不被轻易打开。
本实用新型通过操作锁止件,可轻松实现圈形部的打开与关闭,无需大力操作,也不用接触圈形部,既操作便利又使用安全。
进一步,考虑到活页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限于活页本的平面状态,右半圈形部的转动角度一般不大于90度,如果锁止件与右半圈形部之间为没有时间差的连动,则当圈形部处于打开状态时,锁止件当好位于左半圈形部与右半圈形部的中间,将会对纸张的拆装造成一定影响。
进一步,考虑到活页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限于活页本的平面状态,右半圈形部的转动角度一般不大于90度,如果锁止件与右半圈形部之间为没有时间差的连动,则当圈形部处于打开状态时,锁止件当好位于左半圈形部与右半圈形部的中间,将会对纸张的拆装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消除上述影响,所述转动部转动孔和锁止件的转动孔的截面形状均为四分之三圆,所述转轴与转动部转动孔配合段的截面形状为四分之三圆、与锁止件转动孔配合段的截面形状为半圆。
通过上述转动孔、转动轴截面形状的设置,可使锁止件先转动90度后再带动右半圈形部转动,即使打开右半圈形部的转动角度小于90度,锁止件也不会停止于左半圈形部与右半圈形部的中间,不会影响到纸张的拆装。而且,锁止件与右半圈形部之间具有时间差的连动,使得锁止件可先于右半圈形部自由转动一定角度,当设有多个锁止件时,多个锁止件可先后分别打开,而不必强求同步打开,方便使用者实际操作。
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合理,采用扣式连动方式,具有操作便利、使用安全的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中各标号分别是:(1)圈形部,(2)基板,(3)左半圈形部,(4)右半圈形部,(5)转动部,(6)(7)转动孔,(8)转轴,(9)锁止件,(10)卡扣,(11)扣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看图1、2、3,本实用新型扣式活页夹,包括由左半圈形部3与右半圈形部4形成的圈形部1和可将圈形部1固装于活页本封皮上的基板2,左半圈形部3固装于基板2;右半圈形部4下方设有转动部5,该转动部5设有转动孔6,通过转轴8与基板2形成铰接关系;所述转轴8上套有可带动转动部5、右半圈形部4转动的带有卡扣10的锁止件9;基板2上对应卡扣10的部位设有与卡扣10适配的扣槽11;所述转动部5转动孔6和锁止件9的转动孔7的截面形状均为四分之三圆,所述转轴8与转动部5转动孔6配合段的截面形状为四分之三圆、与锁止件9转动孔7配合段的截面形状为半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伟,未经李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53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