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4579.7 | 申请日: | 2013-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4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魏志强;刘波;杨圣;袁昌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B60K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赵百令;刘大玲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模组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动力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成为人类新一代的清洁交通工具。
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新型清洁型能源作为动力源的汽车,例如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动力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其具有比能量高、比功率大、自放电少、使用寿命长及安全性能好等特性。而电池模组作为动力电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是否牢固可靠是评价动力电池的耐振动性能高低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在安装电池模组时要在保证高压安全性能的同时又要满足耐振动性能的要求。对于一些已加工出固定结构的电池模组,其高压安全性和振动性能均能满足要求,但对于一些各个表面均是平面的矩形电池模组,无法利用电池模组本身的结构对其进行固定,同时电池模组又伸出正、负两个极柱,若要保证电池模组的高压安全性能和耐振动性能的要求,这时需要单独加工出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对电池模组进行固定。
如图1-2所示,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包括底部限位结构和限位压条103,其中底部限位结构包括四个底部限位件104,上述四个底部限位件104首尾固定形成能够与电池模组101的侧边相配合的底部限位槽,底部限位件104焊接在下箱体102上,两个限位压条10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相对平行的底部限位件104上。
在固定电池模组101时,操作人员将电池模组101放置在底部限位槽中,再将限位压条103的两端与两个相对平行的底部限位件104固定。电池模组101中的极柱位置如图2所示,虽然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的限位压条103距极柱的距离较远,保证了电池模组101的高压安全性能,但是按照《QC/T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中的3.12条的规定对该固定装置进行耐振动试验时,由于限位压条103上与电池模组101的折角处接触面积较小,限位压条103上与电池模组101相接触的折角位置发生了断裂,限位压条103满足不了电池模组101的耐振动性能的要求。若将限位压条103的宽度尺寸增大,虽然增大了限位压条103与电池模组101折角位置的接触面积,但是限位压条103上与电池模组101上表面接触面积也相应增大,增加了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的制造成本。
因此,如何使用较低的制造成本加工出满足电池模组的耐振动性能要求的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能够满足电池模组的耐振动性能的要求,且制造成本较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包括底部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一模组固定件、第二模组固定件和端部固定结构,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模组固定件的端部通过两个相对平行的所述端部固定结构相连接,所述端部固定结构与所述底部限位结构固定,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和所述第二模组固定件均与所述电池模组上表面和侧面相贴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上开设有便于极柱通过的高压安全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上开设有顺应铜排走向且延伸至所述高压安全孔处的高压安全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和/或所述第二模组固定件与所述电池模组之间设有缓冲减震垫。
优选地,所述端部固定结构包括两端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模组固定件的端部固定的端部拉条及固定在所述端部拉条与所述底部限位结构之间的端部固定支架。
优选地,所述端部拉条为T形拉条。
优选地,所述端部固定支架与所述底部限位结构通过第一螺栓固定。
优选地,所述端部拉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模组固定件的端部通过第二螺栓固定。
优选地,所述端部拉条与所述端部固定支架通过第三螺栓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和/或所述第二模组固定件为浸塑固定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包括底部限位结构、端部固定结构、第一模组固定件和第二模组固定件。第一模组固定件的端部与第二模组固定件端部通过两个相对平行的端部固定结构连接,端部固定结构与底部限位结构固定,第一模组固定件和第二模组固定件均与电池模组的上表面和侧面相贴合。安装电池模组时,先将电池模组放置在底部限位结构的底部限位槽内,然后将端部固定结构与底部限位结构固定,再将第一模组固定件和第二模组固定件与端部固定结构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45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