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4092.9 | 申请日: | 2013-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6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藤井贵央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B60N2/56 | 分类号: | B60N2/5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空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有美国专利第5597200号说明书公开的技术。该现有技术具备送风机以及作为保持乘客的保持部件的座椅垫,经在座椅垫上形成的空气流路,将从送风机送风的空气吹向乘客。
在该座椅垫上,在乘客就座时的乘客侧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在面方向上延伸的细槽。通过该细长槽形成细的空气通路。另外,在座椅垫上形成有与表面侧的细槽连通,且直到表面侧的相反侧的背面的粗的开口部。通过该开口部形成粗的空气流路。
在该现有技术中,从送风机送风的空气从座椅垫的背面侧进入粗的空气流路,在座椅垫的表面侧的分支部分开而进入细的空气流路。然后,进入了细的空气流路的空气透过在座椅垫的表面设置的表皮部件而吹向乘客。
但是,该现有技术存在下述的问题。在增大座椅垫表面的槽的宽度时,槽的形状变显眼,导致乘客的就座感恶化。因此,不能将一个槽在大范围内形成。由细槽形成的空气流路窄,空气流动时的压损大。
另外,在乘客就座时,由于座椅垫的表面侧被压缩,因此在座椅垫的表面形成的细的空气流路变窄,有时会被闭塞。基于这些理由,在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从座椅垫的表面吹出大风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使吹出大风量成为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第1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向乘客送风的送风机;
保持乘客,并且在面向乘客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吹出从送风机送来的空气的吹出口的保持部件;以及
设置于保持部件的表面侧的相反侧的背面侧,且支承保持部件的支承部件,
在保持部件的背面形成有一个凹部,该凹部的大小为遍及配置有多个吹出口的范围的大小,凹部与多个吹出口分别连通。由在保持部件和支承部件之间设置的封闭部件覆盖凹部,在凹部和封闭部件之间形成有空气流路,在支承部件和封闭部件双方形成有作为空气流路的流入口的开口部,从送风机送风的空气经开口部流入空气流路,并从空气流路分别分配给多个吹出口,并从多个吹出口吹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构成向多个吹出口分配空气用的空气流路的凹部被形成于对乘客的就座感影响小的保持部件的背面侧。由此,与在保持部件的表面侧形成的情况相比,可将一个凹部遍及大范围形成,可以减小在凹部流动时的空气的压损。另外,在保持部件的背面侧设置凹部时,即使乘客就座,凹部也难以变窄。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与在保持部件的表面侧形成槽的现有技术相比,大风量吹出成为可能。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保持部件具有从所述凹部的底面突出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隔着所述封闭部件被压在所述支承部件上。
附图说明
图1是配置有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的车辆用座椅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座椅垫的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2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上下前后等箭头表示车辆搭载状态下的方向。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1具有支承就座者的臀部的座面部2以及支承就座者的背部以及腰部的 靠背部3。在靠背部3配置有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10。
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10具备:向乘客送风的送风机11;作为保持乘客的保持部件的座椅垫12;以及作为支承座椅垫12的支承部件的靠背盾(1umber shield)13。
作为送风机11,采用离心式送风机。送风机11经未图示的支承部件被支承于座椅垫12的背面侧。送风机11通过管道14与形成于座椅垫12的空气流路连接。
座椅垫12形成靠背部3的外形形状。座椅垫12是构成垫子的东西,且由发泡氨基甲酸乙酯等弹性材料构成。座椅垫12被编织物、革等未图示的表皮部件覆盖。
座椅垫12在面向乘客的表面12a上形成有多个吹出送风机11送来的空气的吹出口15。多个吹出口15从座椅垫12的表面12a向其相反侧的背面12b延伸,且贯通座椅垫12。
如图1、2所示,在座椅垫12的背面12b形成有一个凹部16,该凹部16的大小遍及配置有多个吹出口15的范围。多个吹出口15位于凹部16的底面16a,凹部16与多个吹出口15分别连通。在图2的例子中,遍及包括六个吹出口15的范围而形成凹部16。
如图1所示,凹部16被设于座椅垫12的背面12b与靠背盾13之间的封闭部件17覆盖。由此,在凹部16与封闭部件17之间形成有分配用空气流路18。封闭部件17薄,且具有可覆盖凹部16的大小的形状。作为封闭部件17,采用杂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40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