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确认车门锁到位的汇总式示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4021.9 | 申请日: | 2013-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2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叶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春林 |
主分类号: | B60R25/01 | 分类号: | B60R2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确认 车门 到位 汇总 示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安全辅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确认车门锁到位的汇总式示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现在车辆上有些车型有车门是否关好的信号,但没有车门锁是否锁到位的确认信号,大多数的驾车人都习惯用遥控器锁车门,它给我们的用车带来了很多方便。可是,在遇到无线遥控干扰器的时候,由于车辆只有指令锁车门,车门有否锁好只能如媒体上宣导的,驾乘人员在锁车后再手拉确认一下,百密总有一疏,因遥控干扰锁车门造成的失窃案件还是多有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施行,适用于各款类型的确认车门锁到位的汇总式示警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确认车门锁到位的汇总式示警装置,它由控制器、车门锁的连动件、感应模块和警示模块构成,控制器和感应模块、警示模块取用车电源连接;感应模块固定在各车辆门锁连动件旁边的位置,警示模块设置在车内的仪表台上或是其它的位置,车辆锁车门时由门锁连动件的动作触通感应模块,控制器根据引线或无线接获的感应模块信号,指令警示模块示警或者是停止示警。
其中,所述的控制器,可采用单独的设置在车内适当的空间位置;或是与警示模块一体式的设置。
其中,所述的感应模块,可以是感应式的触通开关,或者是采用触动式导通的开关。
其中,所述的警示模块,可以是单个一色的LED灯,或者是几个及多个色彩LED灯组成的形式;可以在LED警示灯示警的同时增设车外警示音及语音的示警;更可以同时的连接触通车辆的双挑灯警示。
作为优选,所述的确认车门锁到位的汇总式示警装置上,可以增置无线发射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用以无线连接和遥控。
作为优选,可以将所述的确认车门锁到位的汇总式示警装置,应用于车辆的车窗、天窗和后备箱;甚至将其功效应用于其它适用的领域。
作为优选,所述的确认车门锁到位的汇总式示警装置,可以单独的用作车辆的选置件,更可以将其功能整合进现有的车辆应用。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以简单合理的结构设置,使驾乘人员在一定距离内可以明显的确认各款类型车辆的门锁有否锁到位,能够较好的应用于防止遥控器干扰锁车门,其结构特性可以适用于其它领域,通用性强并便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结构示意框图;
图中:1、控制器,2、车辆门锁连动杆,3、感应模块,4、警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确认车门锁到位的汇总式示警装置,应用在使用中的家用小车上。它包括控制器1、车辆门锁连动杆2、感应模块3和警示模块4。如图1所示的,所述的感应模块3,选用了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授权的,专利号为ZL201220151662.5的拉线复位式滑动触通装置,把它连接在车辆门锁连动杆2上并固定在车门的内侧,其旁边设置有无线发射模块;所述的警示模块4,在此就便取用了直径5毫米的红色球头LED灯,将它与控制器1一体式的设置在车内仪表台上的左侧A柱旁边,控制器1上设置有无线接收模块。当车辆落锁时,车辆门锁连动杆1的动作,使各感应模块3构成一个触通信号,由无线发射模块传输给控制器1,在控制器1接获各感应模块3的信号时,指令警示模块4开锁状原亮着的LED示警灯停止示警;控制器1在没有接获感应模块3的触通信号,或者只要还有任一感应模块3的信号没有反馈给控制器1,控制器1就指令警示模块4持续示警。使驾乘人员在一定的距离内能够一目了然的清楚车门锁有否锁到位,可以免除现今需要拉动每个车门确认有否锁到位的烦恼。如果增设车辆双挑灯和警示音或语音的示警,更能够增加示警效果。遇有干扰锁车门时,它可以示警驾车人手动操作锁好车门及引起路人的注意。其机械加电子式的确认技术,能够较好的避免遥控干扰锁车门所引发的失窃等安全事故,有利于人们安全的使用车辆。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各种改变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因此如果这些改变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的技术范围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涵盖这些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春林,未经叶春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40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