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叠层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3949.5 | 申请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7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辉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27;B29C4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34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的技术领域,具体说是叠层模具的技术。
背景技术
叠层模具是一种高效生产的模具。国内一般较少使用,模具生产成本较高,技术含量较高。目前国内已经有二层的叠层模具,国外已经发展到四层叠层模具,最新的发展到五层叠层模具。模具每加一层,不是简单的叠加,需要充分考虑流道及其他机构动作的顺利完成。
传统的一套两层的叠层模具相当于两套模具同时生产,生产率相对普通模具提高将近一倍。由于两套模具叠合在一起,塑料流进的通道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而且常规的模具结构不能满足叠层模具的要求。需要开发独特的模具技术来适应叠层模具的生产要求。层数越多,实现的机构运动要求难度越大,对流道的要求也越高,甚至难以实现均衡流动。而熔融塑料的均衡流动对产品质量至关重要。所以,即便是二层的叠层模具,能生产的厂家也是为数不多。这对于国内人工费用相对国外低的条件下,绝大多数厂家不愿意使用昂贵的叠层模具提高生产效率,而宁愿多付一倍的人工工资来达到生产量要求。而国外人工费用较高,生产厂家普遍愿意付出贵很多的模具费用来提高生产率,降低人工费用。
国内现有叠层模具一般只是两层的,生产效率较低,但是易于开发与生产。如中国专利ZL201120192786.3,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现有的二层叠层模具的技术缺点:
1)生产率较低,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的要求。
2)普遍采用齿轮齿条机构实现两个分型面的对开,加大了锁模力,很容易出故障,而且提高了对注塑机的要求,其中加大注塑机直接导致生产成本的迅速提高。而且对复杂多腔产品也难以胜任。
3)顶出产品机构相对落后,对于层数较多的叠层模具无法实现正常顶出。也提高了对注塑机顶出力的要求。
4)二层模具的流道设计只能适应二层模具,对于层数较多的模具无法实现均衡流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故障率低,提高模具及注塑机的使用寿命的多层叠层模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叠层模具,包括上层模具和下层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模具和下层模具中间设有至少一个中间层模具,上层模具的分型面不设置扣合结构,其它各层模具的分型面均设置有扣合结构,且扣合结构数量从上层模具起自上而下依次递增,各层模具中的扣合结构的数量不同产生不同的摩擦力,其中在各层模具中摩擦力小的分型面先开,摩擦力大的分型面后开。
所述叠层模具的中间的热流道板突出且在热流道的侧面安装加强板。
所述叠层模具中每个分型面之间设有定距拉杆,当分型面之间拉开到设定距离时,控制带动推板推出的圆柱销钉被定距拉杆带动,从而带推板一起运动,把塑料产品顶出。
所述叠层模具中采用对称式布置热流道系统,在模具侧面设有溶融塑料的入胶口。
所述叠层模具为四层叠层模具,每个分型面之间开模距为130毫米,顶出35毫米,当分型面之间拉开到95毫米时,控制带动推板推出的圆柱销钉被定距拉杆带动,从而带推板一起运动,把塑料产品顶出。
所述四层叠层模具由上层模具、第一中间层模具、第二中间层模具和下层模具构成,上层模具与第一中间层模具之间分别设有流道板,第二中间层模具与下层模具之间分别设有流道板和热流道系统,第一中间层模具与第二中间层模具之间设有场面注塑的定位环和中间热流道温控系统,中间热流道温控系统与热流道系统之间设有传热管。
所述叠层模具同时采用三套热流道恒温系统。
所述扣合结构为尼龙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开合模方式是按照从上层模具起自上而下的顺序分别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分型面,这样大大降低了开模力和合模力。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各个分型面之间型芯、型腔的塑料流动均衡,每层产品的推出问题,总套模具协调动作的问题以及减少注塑机受力的问题,实现了大规模生产所需要的高效生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故障率低,模具及注塑机的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叠层模具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叠层模具定距拉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叠层模具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叠层模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辉,未经罗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39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后轴伸式贯流泵装置
- 下一篇:具有阻泄环的离心式通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