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2636.8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5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明半导体(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金光军;王占杰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诸如荧光灯或者户外景观灯的管形照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管形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作为用于照明的光源,大多利用荧光灯和白炽灯。白炽灯的耗电较大,故效率及经济性较差,因这些原因其使用趋于逐渐减少。相反,荧光灯的耗电量是白炽灯的耗电量的约1/3左右,效率较高且较经济。但是,荧光灯因较高的施加电压导致黑化现象,因此具有寿命短的问题。而且,荧光灯利用氩气与作为有害重金属物质的水银一同注入的真空玻璃管,因此具有不环保的缺点。
最近,作为光源而使用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的需求急剧增加。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寿命长,能够在低电力下驱动,且比较环保。这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制作成与荧光灯类似的管形,故容易代替现有的荧光灯。
图1及图2是用于说明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立体图及剖视图。
参照图1及图2,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0、透明盖15、发光二极管模块20以及底座帽盖(base cap)30a、30b。
支撑框架10具备细长的形状,并与细长的形状的透明盖15结合而形成中空部。所述透明盖15具备大致半圆形的剖面形状。发光二极管模块20包括印刷电路板21和发光元件23,并且可包括驱动芯片25。发光二极管模块20安装在支撑框架10上。
底座帽盖30a、30b包括连接器31,结合于支撑框架10和透明盖15的两端部。所述连接器31通过电线(未图示)等电连接到发光二极管模块20。
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在支撑框架10的一个面上安装发光二极管模块20,因此光的指向角受到限制。由此,仅能够向一侧方向照射光。尤其,在设置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时,光照射区域随着发光二极管模块20的设置方向发生变化,因此需要精密地控制发光二极管模块20的设置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拓宽光的指向角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缓和基于发光二极管模块的设置方向的光照射区域的敏感度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具有细长的形状;发光二极管模块,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以及透明管,包裹所述支撑框架和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而且,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沿着所述支撑框架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多个安装面,以形成中空部。
在所述多个安装面上安装多个发光二极管模块,从而可大幅度地增大光的指向角。而且,随着光的指向角增大,可缓和基于发光二极管模块的设置方向的光照射区域的敏感度。
另外,所述支撑框架可具备引导发光二极管模块的引导槽。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沿着所述引导槽引导而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由此,易于安装及拆卸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
尤其,所述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还可包括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可以是棒状。而且,所述支撑框架还可包括容纳所述引导部件的引导容纳部。所述支撑框架容纳所述引导部件而固定在照明装置内。
所述引导部件可固定于所述透明管。由此,所述支撑框架被所述引导部件插入,从而与所述透明管结合。
另外,所述引导容纳部可形成于所述多个安装面相交的位置。所述多个安装面的数量可为三个或者四个,但是不限于此,所述支撑框架还可具备更多的安装面。
另外,所述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还可包括结合于所述管的两端且分别包括连接器的底座帽盖。所述连接器通过电线等而电连接至发光二极管模块。
另外,多个发光二极管模块安装于所述多个安装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提供改善了光指向角的管形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这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光指向角较宽,不仅使用为一般室内照明,还可使用为户外景观照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支撑框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明半导体(天津)有限公司,未经光明半导体(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26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隐私
- 下一篇:还原带有上下文的已删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