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覆铜箔基板检测传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1639.X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2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杨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国清;杨顺龙 |
主分类号: | B65H5/22 | 分类号: | B65H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黄超;周春发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箔 检测 传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覆铜箔基板检测传送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动作相对较为平稳,可降低对板件造成的伤害,尤适合应用于板件双面检测作业的覆铜箔基板检测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按,印刷电路板主要依电路设计,将连接电路零件的电气布线绘制布线图形,然后再以机械与化学加工、表面处理等方式,在绝缘体上使电气导体重现所构成的电路板。换言之,印刷电路板是搭配电子零件之前的基板,其作用主要将各项电子零件以电路板所形成的电子电路,发挥各项电子零组件的功能,以达到信号处理的目的。
一般印刷电路板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基板进行包括下料、导通孔制作、导电线路制作、建置防焊层、镀金等步骤加工作业;因此,在基板完成预定的加工制程之前,多会配合对基板进行相关的检测动作,特别是相对较复杂、微小间距元件及需量产的印刷电路板的原材覆铜箔基板,更需要严密检验、检视有无瑕疵,避免不良品进入后续加工制程或流入客户端。
再者,由于目前的印刷电路板大都依不同的应用,选择在基板的两侧板面建置不同功能的电路,因此在完成预定加工制程之后,多必须对基板两侧板面皆进行相关的检测动作;传统用以检测板件板面的作业方式,多将板件直接置于输送带上,由输送带运送通过检测系统,之后再以人工或机具将输送带上的板件翻面,改原本贴附于输送带的另一板面朝上以便接受检测。
惟,类似习用传送方式在输送带运送板件通过检测系统时,多会因为输送带的震动而影响检测效果,而且不论以人工或机具将板件翻面,都会对板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显然有许多的不便与缺失存在,亦为相关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动作相对较为平稳,可降低对板件造成的伤害,尤适合应用于板件双面检测作业的覆铜箔基板检测传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为达上揭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覆铜箔基板检测传送装置,基本上包括有:一板件载台、一第一传送组件、一第二传送组件,以及一控制主机;其中,该第一传送组件具有一设于板件载台周边处的第一线性滑轨,于第一线性滑轨上设有一第一吸着组件,另设有一带动第一吸着组件沿第一线性滑轨往复位移的第一驱动元件;该第二传送组件具有一设于板件载台与第一线性滑轨之间的第二线性滑轨,于第二线性滑轨上设有一升降组件,于升降组件处设有一第二吸着组件,另设有一带动升降组件连同第二吸着组件沿第二线性滑轨往复位移的第二驱动元件;控制主机,与第一驱动元件、第二驱动元件、第一吸着组件、第二吸着组件、升降组件电性连接,且另电性连接有一操作介面,供处理操作介面的控制指令且依照所设定的控制指令操控第一驱动元件、第二驱动元件、第一吸着组件、第二吸着组件及升降组件动作。
利用上述结构特征,本实用新型的覆铜箔基板检测传送装置于使用时,可利用板件载台承接所欲进行传送的板件,且在控制主机的操控下,由第二驱动元件、第二吸着组件、升降组件的整合运作,将板件载台上的板件吸附且与板件载台脱离,再沿第二线性滑轨移动第一吸着组件处之后,将板件交由第一吸着组件,最后在第一驱动元件、第一吸着组件的整合运作下,将板件沿第一线性滑轨朝预定方向运送。而获致动作相对较为平稳,可降低对板件造成瑕疵的传送效果;尤其,在运送过程中,分别由第一、第二吸着组件将板件定位,亦即可让板件的两个板面分别曝露于不同的传送行程中,故尤适合应用于板件双面检测作业。
依据上述结构特征,所述覆铜箔基板检测传送装置于第一吸着组件的移动行程处设有一第一检测组件,于第二吸着组件的移动行程处设有一第二检测组件。
上述第一检测组件及第二检测组件分别具有至少一与控制主机电性连接的数字摄影机。
所述第一吸着组件及该第二吸着组件,分别于一板体上布设有复数气孔,且设有一与各气孔连接的负压产生器。
上述第一吸着组件及该第二吸着组件的负压产生器,分别具有一将板体包覆的腔体,且于腔体处设有一风扇。
所述板件载台上轴设有复数平行排列的滚轴。
所述板件载台上轴设有复数平行排列的滚轴,且设有一与控制主机电性连接供带动滚轴运转的第三驱动元件。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国清;杨顺龙,未经叶国清;杨顺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16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