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最佳化带阻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1439.4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6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梁基富;殷实;王飞;刘勇彬;梁国春;宋永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贝孚德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9 | 分类号: | H01P1/209 |
代理公司: | 无锡大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8 | 代理人: | 郭丰海 |
地址: | 214174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最佳 带阻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波器。具体说,是无线通信基站用的最佳化射频/微波带阻滤波器。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通信基站中使用的带阻滤波器都是传统滤波器。这种传统滤波器含有本体和盖板,与盖板相邻的本体一面上有谐振腔,谐振腔内有谐振子。本体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有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盖板上有凹槽,该凹槽处于与盖板相邻的本体一面上,凹槽内有耦合传输线,耦合传输线的两端分别与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相连。传输线上有抽头,所述抽头数量与所述谐振腔数量相等,且所述抽头一一对应地伸入相应谐振腔内。这种结构的滤波器其相邻两谐振子间的传输线长度均等于中心频率波长的1/4,且相邻两谐振子间的长度均相同。这种滤波器的响应曲线见图2中的曲线1,由该曲线可以看出,这种滤波器并未最佳化,其低频端和高频端的斜率都较小,使得这种滤波器的差损较大,输出功率低,输出信号失真,用户难以接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最佳化带阻滤波器。这种最佳化带阻滤波器,差损小,输出功率高,可避免输出信号失真、用户难以接收的情况发生。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化带阻滤波器包括本体和盖板,与盖板相邻的本体一面上有谐振腔,谐振腔内有谐振子。本体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有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所述盖板上有凹槽,该凹槽处于与盖板相邻的本体一面上,凹槽内有耦合传输线,耦合传输线的两端分别与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相连。耦合传输线上有抽头,所述抽头数量与所述谐振腔数量相等,且所述抽头一一对应地伸入相应谐振腔内。其特点是相邻两谐振子间的耦合传输线长度均不等于中心频率波长的1/4,且相邻两谐振子间的耦合传输线长度均不相同。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滤波器其相邻两谐振子间的长度并不等于中心频率波长的1/4,且相邻两谐振子间的长度均不相同。使得其低频端和高频端的抑制曲线比较陡峭,斜率变大。从而减少了差损,提高了输出功率,避免了输出信号失真、用户难以接收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化带阻滤波器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盖板;
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传统滤波器响应曲线与本实用新型的滤波器响应曲线对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化带阻滤波器包括本体4和盖板9,所述本体4为铝合金板,其一面上加工有六个谐振腔1,与谐振腔1口部相邻的一面上配有盖板9。每个谐振腔1内均设置有谐振子3。本体4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分别加工横向孔,两横向孔内分别安装有输入端子2和输出端子8,所述盖板9上加工有凹槽,该凹槽处于与盖板9相邻的本体4一面上,凹槽内设置有耦合传输线6,耦合传输线6的两端分别与输入端子2和输出端子8相连。耦合传输线6上加工有抽头7,所述抽头7的数量与所述谐振腔1的数量相等,且所述抽头7一一对应地伸入相应谐振腔1内。相邻的两谐振子3间的耦合传输线6长度均不等于中心频率波长的1/4,即相邻的两谐振子3间的耦合传输线6长度可以大于中心频率波长的1/4,也可以小于中心频率波长的1/4,且相邻两谐振子3间的长度均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个谐振子3与第二个谐振子3间的耦合传输线6长度是中心频率的60o,第二个谐振子3与第三个谐振子3间的耦合传输线6长度是中心频率的68o,第三个谐振子3与第四个谐振子3间的耦合传输线6长度是中心频率的88o,第四个谐振子3与第五个谐振子3间的耦合传输线6长度是中心频率的103o,第五个谐振子3与第六个谐振子3间的耦合传输线6长度是中心频率的113o。
图3所示的两个响应曲线中,曲线1是传统滤波器(相邻两谐振子间的传输线长度均等于中心频率波长的1/4)的响应曲线,曲线2是最佳化带阻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由图2可以看出,传统滤波器的响应曲线在低频端和高频端的斜率都较小,使得这种滤波器的差损较大,输出功率低,输出信号失真,用户难以接收。而曲线2的低频端和高频端都比较陡峭,即斜率较大。从而减少了差损,提高了输出功率,避免了输出信号失真、用户难以接收的情况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贝孚德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贝孚德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14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