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凸顶垫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1100.4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2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郑广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B62D1/19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沈履君 |
地址: | 20181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动 助力 转向 系统 垫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体地说,涉及的是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凸顶垫圈。
背景技术
转向管柱作为汽车转向必不可少的关键零件,除了要保证转向时功能可靠,同时还应具有安全防护功能即溃缩吸能。现有电动助力转向管柱上用垫圈起到扩大紧固面积,使受力更为均匀的同时,还起到管柱溃缩时在滑槽内导向的作用。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转向管柱在向内溃缩过程中与接触面摩擦阻力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凸顶垫圈,不仅可以扩大紧固面积,受力均匀,而且起到管柱溃缩在滑槽内导向作用,还能彻底改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向内溃缩过程中摩擦阻力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凸顶垫圈,包括凸顶垫圈本体,所述凸顶垫圈本体设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下边沿为圆弧形。
优选地,所述凸顶垫圈本体底层设置有镀层。
优选地,所述凸顶垫圈本体中间设有一通孔。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凸顶垫圈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管柱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汽车电动转向助力系统用垫圈,将垫圈的下边沿改成圆弧形,减小了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摩擦的阻力;同时在垫圈的底层增加了镀层,从而彻底的改善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转向管柱在向内溃缩的过程中摩擦阻力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图中:凸顶垫圈本体1,圆弧形2,镀层3,通孔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解释,但是以下的内容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凸顶垫圈,包括凸顶垫圈本体1,所述凸顶垫圈本体1设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下边沿设置为圆弧形2。
本实施例中,所述凸顶垫圈本体1的底层设置有镀层3。
本实施例中,所述凸顶垫圈本体1中间设有一通孔4,用于装配在电动助力转向管柱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圆弧形2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设计,只要符合所需要求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镀层3主要是为了改善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转向管柱在向内溃缩的过程中摩擦阻力较大的问题,所以镀层所采用的材料只要能够实现上述目的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电动转向助力系统用垫圈,将所述垫圈主体的下边沿改成圆弧形,减小了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摩擦的阻力;同时在所述垫圈主体的底层增加了镀层,从而彻底的改善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转向管柱在向内溃缩的过程中摩擦阻力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方便。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天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11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