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视负压引流和正压给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1008.8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8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选奋;张曈;钟琳;赵秉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A61M3/02;A61M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3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视 引流 正压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可视负压引流和正压给药装置。
二、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和伤口处理中负压引流是手术和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合适的负压引流可使术区或伤口呈持续的负压状态,可以起到充分引流的作用,对控制术后渗血、渗液和消除创面之间的死腔,预防术后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各种伤口具有许多优点:①持续全方位高效负压引流,即被引流区内的渗液、脓液和脱落坏死组织能被及时、彻底地引出体外,不必受引流必须在“低位”的体位限制,充分保持创面清洁。②创面渗出物随时被引出,减少创面细菌数量,消除细菌的培养基,阻止感染的扩散和毒素的吸收;可大幅度地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有效地防止院内交叉感染。③负压可促进伤口愈合,显著加快腔隙的闭合,可以缩小创面,减小植皮面积,从而缩短住院时间。④操作简便易行,治疗条件要求不高,可在床旁操作,适宜基层推广。⑤护理方便。无需天天换药,从而免除病人频繁换药之苦和医务人员之劳。⑥可通过冲洗管给药(糜蛋白酶、抗生素)和给氧。⑦使二期手术简单化。⑧可用于移植皮片成活过程的包扎。皮片移植后,必须采取打包加压包扎,使移植皮片时刻能与创基紧密接触,才能成活。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起到比打包加压包扎更好的效果,更有利于移植皮片成活,已广泛用于皮片移植手术。
除持续负压引流外,间断或持续使用药物以及间歇给氧也有利于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但是,此类敷料(器材、装置或设备)在改进一些功能的同时,也出现了另一些缺点:
(1)无法实时观察伤口或移植皮片的变化:尽管现有的负压引流敷料最外层透性粘贴薄膜是透明的,但内层的泡沫材料是不透明的,因此无法观察伤口或创面的变化。例如,专利(透明伤口敷料200520084119.8)在透明超薄的医用愈肤膜下增加吸水垫,该吸水垫可以吸收渗液,但吸水垫吸收渗液后不透明,无法观察伤口或移植皮片的变化。而且,此类敷料吸收渗液的量有限,无法实现持续负压吸引,还存在需要频繁更换的缺点。
(2)可实时观察伤口变化时,无法实现持续负压引流:最近,有专利(伤口敷料CN202113231U)采用了经电浆处理呈半透明状高分子弹性布料纤维或碳纤维作为支持层,并将该支持层与其下层的水凝胶合并,组成了渗液吸收层。当渗液吸收层吸收渗液后,会变得透明,因此,能够观察到伤口或移植皮片的变化。但是,此类敷料用于伤口时,因其吸收渗液的量有限、无法持续负压吸引和需要频繁更换是其缺点。另外,此类敷料用于皮片移植手术 时,虽可持续负压吸引,但因渗液较少,可能无法使渗液吸收层完全透明,不利于观察皮片的变化。
(3)拼接后效果降低:现有负压引流敷料通常采用一定大小(多数最大为10cm×15cm)且具有一定孔隙度的PVA或PU海绵敷料,如果伤口较大,医务人员必须将多块此类敷料拼接起来。但是,因每块敷料的负压引流管和冲洗管均未穿出海绵敷料的侧面,导致每块海绵敷料的负压引流管之间和冲洗管之间无法连接,只有最靠近负压源和给药装置(如注射器等)的海绵敷料中通有的负压引流管和冲洗管,这就导致了近端海绵敷料块供给的药物、冲洗液和氧气必须通过弥散才能到达远端海绵敷料,而远端海绵敷料中负压也必须经海绵传递才能实现,因此,这种连接方式会显著降低负压吸引和给药给氧的效力,限制了现有的PVA或PU海绵敷料在较大伤口或植皮中的使用。
(4)引流或冲洗效果有待提高:现有引流敷料上的负压引流管和冲洗管通常会从厚约9mm的海绵敷料中间穿过,因此,伤口渗出物以及冲洗液、药物和氧气等均需经过较厚的海绵(当负压引流管和冲洗管外径5mm时,负压引流管和冲洗管距伤口至少2mm;其外径越小,此距离越大)才能到达伤口;而且,随使用时间的延长,因吸收较多的伤口渗液或脓液或坏死组织,海绵孔隙被堵塞,大幅度降低引流和给药的效果。
(5)限制患者活动:现有持续负压引流敷料必须接负压源,一旦离开负压源,负压引流将停止,因此,患者必须时刻保持与负压源的连接,这必然限制患者活动,既不利于伤口愈合,也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虽然采取加长负压引流管或连接负压瓶等便携式负压源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活动,但是,由于此类便携式负压源的负压有限,且现有持续负压引流敷料的负压引流管无堵管塞,使得患者的活动时间严重受限。
针对这些缺点,本发明作出了以下改进:
(1)在现有PVA或PU海绵敷料上间隔1.0cm-2.0cm增加直径3mm-5mm的观察窗,以实现对伤口或移植皮片的动态观察。不仅能够实现根据情况随时处理,而且还能够用于伤口愈合和皮片移植的科研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未经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10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