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嵌入式消音窨井盖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70948.5 | 申请日: | 2013-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9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 发明(设计)人: | 冯旭;刘建;曾红波;曾小峰;秦敏;彭旭辉;田涛;张黎青;蒋宁;陈杨;张博;李丽;莫伟;罗明;姚立春;胡澜;田虹;杨智勇;罗马帅;朱禄;李硕;李季;秦泰;王小均;张丽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处 |
| 主分类号: | E02D29/14 | 分类号: | E02D29/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入式 消音 窨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道路工程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嵌入式消音窨井盖。
背景技术
窨井盖作为现有城市道路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设置于路面上,用于掩盖基于电信电缆、给水输水、燃气输气、污雨水排水等工程管线布置而设置的检查井,因此,也可称之为检查井盖,可防御人或物掉入到检查井内,提高安全性能。在现有技术中,窨井盖包括有金属井盖(如:铸铁井盖、青铜井盖等)、高分子材料井盖等多种类型,而对于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窨井盖而言,却存在如下缺陷:
(1)如图1所示,金属类窨井盖多采用“井座+井盖”分离式的方式设置,两者为刚性接触,之间无任何缓冲材料,井座与井盖之间的结合也不够紧密,因此,不论是布置于车行道还是人行道上的该类窨井盖来说,在受到车辆碾压或行人踩踏时,常常会发出响动,造成较大的噪音污染,影响道路周边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2)针对目前使用于城市道路上的井座与井盖而言,其框差高(井盖与井框的高低差)普遍较大,严重的影响行车的舒适度以及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入式消音窨井盖,针对现有金属类窨井盖采用的“井座+井盖”分离式设置方式而出现的弊端,提出了缓冲垫带的设计,可有效的避免井座与井盖底部的直接接触,不仅能提高路面的行车舒适度,还可避免车辆碾压过程中出现的噪音,结构十分简单。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主要由井座以及井盖组成,井座为设有井框的固定件,井盖则放置于井框内,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井座+井盖”分离式设置方式可能出现的弊端,还包括设于井盖底部的凹槽,在凹槽上卡接有隔离井盖与井座的缓冲垫带,缓冲垫带的设置能有效的避免井座底部与井盖的直接接触,尤其适用于金属类窨井盖,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可对现有窨井盖的结构进行加工,避免资源浪费,更有效的降低了城市道路维护的管理成本。
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凹槽沿井盖底部与井框的接触面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缓冲垫带为卡接于凹槽内的环状结构,缓冲垫带的顶部端面卡接于凹槽内,其底部则延伸至凹槽外并随井盖的放置而与井框的底部相接触,可用于降低井座与井盖的高度差,提高路面的平整度,从而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度以及行车安全。
为进一步加强本实用新型的防震、消音功能,由于现有的井座与井盖之间的结合不够紧密,即使在井盖底部安装有防震、消音的缓冲垫后,在车辆碾压时也可能出现井盖的震动,其侧边则与井座相接触而发出噪音,因此,在所述井盖侧边与井框相接触的端面上还设有凹槽,在该凹槽内卡接有缓冲垫带,可以避免汽车反复碾压而出现脱落的现象,同时便于更换,更减小了后期维护的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井盖呈圆盘状结构,所述的设于井盖侧边的缓冲垫带为沿井盖的圆周侧边而设置的环状结构,缓冲垫带的内圈卡接于凹槽内,外圈则延伸至凹槽外并随井盖的放置而与井框的侧边相卡接,结构十分简单。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凹槽采用燕尾槽的设计,即:所述的凹槽呈环状结构,其横截面为槽底宽度大于槽口宽度的燕尾形结构。
所述的缓冲垫带可采用橡胶制作而成,即:所述的缓冲垫带为橡胶垫带,如:高性能橡胶垫带,可提高路面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金属类窨井盖采用的“井座+井盖”分离式设置方式而出现的弊端,有效的避免了井座与井盖的直接接触,不仅能降低井座与井盖的高度差,提高路面的行车舒适度,还可避免车辆碾压过程中出现的噪音。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两个缓冲垫带相结合的设计,可有效的减缓井盖底部与井座、井盖侧边与井座的直接接触,设计十分合理,其中,设于井盖底部的缓冲垫带还可用于降低井座与井盖的高度差,提高路面的平整度,从而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度以及行车安全。
(3)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可由现有窨井盖进行加工而制得,避免资源浪费,更有效的降低了城市道路维护的管理成本。
(4)本实用新型将凹槽设计成燕尾槽的结构,能有效的加强井盖对橡胶垫带的固定作用,可设计成不同规格尺寸的燕尾槽,并根据井盖尺寸及井框高差生产加工多种规格的高性能橡胶垫带,根据现场情况配套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井盖与井座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
图3为图2所示A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设于井盖底部的凹槽仰视图。
其中1—井座,2—井盖,3—缓冲垫带,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处,未经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09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