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控制废水回收池液位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0925.4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0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吕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华杰 |
主分类号: | G05D9/12 | 分类号: | G05D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吴红飞 |
地址: | 10220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控制 废水 回收 池液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球液位系统自动控制废水回收池液位的装置。
背景技术
废水的回收、净化和再利用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紧迫。回收水池的液位自动控制是废水的回收、净化和再利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浮球液位计广泛应用于容器内液体介质的液位测量和控制,与水泵一起使用,能够使收集在容器内的液体自动输送至后续处理装置。但现有浮球液位计或虽然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但缺点也很明显:量程小、易出小故障,或者采用了各种各样的电气元件而导致液电混用的安全风险,或者很多部位需要精密加工和特殊工艺处理,通常一个部件出故障后整个液位计装置将被废弃,维护难度大,成本也高。
专利号为CN201765499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远距离废水回收控制装置,包括废水收集池,在废水收集池的底部设置投入式静压式液位计,投入式静压式液位计通过电缆与可编程序逻辑控制系统连接,在废水收集池的底部还设置有水泵,水泵与变频器串联,再与可编程序逻辑控制系统连接,可编程序逻辑控制系统与供人员进行控制操作的上位机连接;采用上述装置后,操作人员在远离废水收集池的上位机上,便可设置废水收集池液位的高度,控制水泵的工作,当废水收集池的液位高度降低到一定限度,控制室输出型号信号,停止水泵工作,防止水泵打空,确保水泵安全。该实用新型虽然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安全,但仍然需要有操作人员通过上位机进行控制,不具备无人值守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废水回收池液位的装置,使用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浮球液位系统来自动控制水泵开停,从而自动控制水池内废水的液位,并把回收的废水自动输送至后续处理装置,为进一步净化和利用废水提供支持。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
一种自动控制废水回收池液位的装置,包括废水回收池、潜水泵、排水管,其中,还包括浮球液位系统,所述浮球液位系统包括上触点组合和下触点组合,所述装置的电线回路仅在磁铁触点和铁触点之间断开,所述磁铁触点和铁触点吸合后,所述上触点组合和下触点组合吸合为一个整体,电线回路接通。
进一步地,所述上触点组合包括金属线,所述金属线一端连接左侧挡杆,所述左侧挡杆下端设置所述铁触点,另一端连接右侧挡杆,所述右侧挡杆下端设置重锤,所述金属线穿过左侧挡圈和右侧挡圈,所述左侧挡圈、右侧挡圈固定在支架上,上导电刷片设置在所述金属线上并与电线连接,滑轮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下触点组合包括金属杆,所述金属杆的上端设置所述磁铁触点,下端设置浮球,所述浮球竖直设置在套筒内,下导电刷片设置在所述金属杆上并与电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满足了居民家庭和工业生产领域对液位自动控制系统的需求,能够直接应用于废水回收、净化和再利用装置中,解决废水回收池废水集满后自动把废水输送至后续处理装置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的浮球液位系统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容易制作,便于维护管理,潜水泵根据废水的收集情况自动开停,用电节约,潜水泵的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具有准确实现高液位启泵,低液位停泵的功能,而且启泵、停泵液位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无论废水的回收过程有无规律,当回收池内废水液面至启泵液位时本装置均能自动把回收的废水输送至后续处理装置,具备无人值守的功能,对节省水资源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都具有积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控制废水回收池液位的装置示意图;
图2为下触点组合的示意图;
图3为上触点结合的示意图。
图1-3中:1-重锤,2-滑轮,3-支架,4-铁触点,5-磁铁触点,61-上导电刷片,62-下导电刷片,7-浮球,8-套筒,9-潜水泵,10-金属线,11-金属杆,121-左侧挡圈,122-右侧挡圈,131-左侧挡杆,132-右侧档杆,14-排水管,15-废水回收池,16-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华杰,未经吕华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09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