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建筑玻璃窗的隔热贴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0799.2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3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金闯;张庆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迪克新型材料(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30 | 分类号: | B32B3/30;B32B7/12;B32B7/06;B32B15/04;B32B27/10;B32B3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239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建筑 玻璃窗 隔热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窗贴膜,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玻璃窗的隔热贴膜。
建筑节能是墙体开口部位的保温。我国民宅的门窗洞口热能损失量是发达国家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建筑节能包括新建(含改建及扩建)建筑节能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我国既有建筑面积的400亿平方米,其中大多数建筑不节能;全国公共建筑面积大约为45亿平方米,其中采用中央空调的公共建筑(商场、办公楼、宾馆)为5~6亿平方米,而占既有建筑面积11%的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大约是普通居住的建筑10倍左右,堪称耗能大户;一些公共建筑门窗面积占建筑面积比例超过20%,而透过门窗的能耗约占整个建筑的50%。通过玻璃的能量损失约占门窗能耗的75%,占窗户面积80%左右的玻璃能耗占第一位。因此,建筑节能改造的重点是公共建筑,门窗及幕墙改造是建筑节能的关键,而其中的玻璃改造则是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如何开发一种能有效避免了强光和眩光,提高了舒适度;也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具有良好的阻燃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玻璃窗的隔热贴膜,此隔热贴膜实现了一定的雾度,有效避免了强光和眩光,提高了舒适度;且提高了离型纸中淋膜层与离型剂涂层结合力不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建筑玻璃窗的隔热贴膜,包括上表面镀覆有第一金属层安全基材层和下表面镀覆有第二金属层隔热层,此安全基材层下表面与所述隔热层上表面之间具有第一阻燃丙烯酸压敏胶层;所述隔热层的第二金属层通过第二阻燃丙烯酸压敏胶层与一离型膜粘合连接;所述第二阻燃丙烯酸压敏胶层与离型膜的接触面具有若干个凸起部从而形成的粗糙度为2.821um~3.324um的下表面;所述离型膜包括上表面分别涂覆有雾面抗静电涂层的薄膜层和下表面淋膜有PE膜的原纸层,此薄膜层和原纸层通过一胶粘剂层粘接;所述雾面抗静电涂层另一表面涂覆有离型剂涂层,此雾面抗静电涂层与离型剂涂层接触的表面具有若干个凹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阻燃丙烯酸压敏胶层的厚度为5~20μm,所述第二阻燃丙烯酸压敏胶层的厚度为5~20μm。
2. 上述方案中,所述安全基材层的厚度为25~100μm;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2~5μm。
2. 上述方案中,所述安全基材层的厚度为25~100μm;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2~5μm。
3.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为金层、银层、铜层、铝层和钛层中一种。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 本实用新型用于建筑玻璃窗的隔热贴膜,其直接安装于窗玻璃的表面上,既有良好的隔热效果,也具有良好的阻燃性;其次,其包括上表面镀覆有第一金属层安全基材层和下表面镀覆有第二金属层隔热层,此安全基材层下表面与所述隔热层上表面之间具有第一阻燃丙烯酸压敏胶层,增加了两层金属层间隔距离,从而降低了镜面反射,使用这种隔热贴膜后,膜后面的人员可以透过玻璃清晰看到膜外的情况,而膜外的人员则较难或看不到膜后的情况,还可以起到隐蔽膜后情况的作用。
2. 本实用新型用于建筑玻璃窗的隔热贴膜,其感压式粘胶层与离型膜的接触面具有若干个凸起部从而形成的粗糙度为2.821um~3.324um下表面,利用了光的漫反射原理,从而实现贴膜可以有一定的雾度,有效避免了强光和眩光,提高了舒适度。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建筑玻璃窗的隔热贴膜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离型膜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安全基材层;2、隔热层;3、第一阻燃丙烯酸压敏胶层;4、第二阻燃丙烯酸压敏胶层;41、接触面;42、凸起部;5、离型膜;51、雾面抗静电涂层;52、薄膜层;53、PE膜;54、原纸层;55、胶粘剂层;56、离型剂涂层;57、凹槽;6、第一金属层;7、第二金属层。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迪克新型材料(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斯迪克新型材料(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07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摔型保护膜
- 下一篇:便于贴覆的玻璃窗贴膜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