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结构改良的开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0372.2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9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仲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精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B7/04 | 分类号: | B67B7/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改良 开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瓶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结构改良的开瓶器。
背景技术
红酒大多是由软木塞进行封装,打开需要用到专门的开瓶器。目前市面上出现较多的电动开瓶器(干电电动开瓶器和充电电动开瓶器),电动开瓶器是在第二代红酒开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气压和电动开瓶器为代表,摆脱了一二代红酒开瓶器费力、笨拙的缺点,技术上臻于成熟,外观上时尚美观。这一代红酒开瓶器的显著特点是自动化操作,将现代科技完美运用到红酒开瓶器中,省时、省力、方便快捷,更适合女士使用。
然而,目前的电动开瓶器其减速装置的输出轴与螺旋钻头均采用对接式连接,使得减速装置与螺旋钻头的距离拉开较远,从而使得开瓶器的整体体积较大,并且会使得螺旋钻头的动力不足,强度不够而容易折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开瓶器,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开瓶器整体体积较大并且螺旋钻头动力不足、强度不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结构改良的开瓶器,包括有机壳和螺旋钻头,该螺旋钻头通过减速装置连接微型电机;该螺旋钻头、减速装置和微型电机均设置于机壳内,该减速装置的输出轴与螺旋钻头重叠包覆式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旋钻头具有一重叠段,该输出轴的前端位于该重叠段中而被螺旋钻头重叠包覆住。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重叠段与一连接头镶嵌成型,该连接头具有一插接孔,该输出轴的前端插装在该插接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头通过一插销与输出轴连接固定,该插销径向穿过连接头和输出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头呈圆柱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将减速装置的输出轴与螺旋钻头重叠包覆式连接,取代传统之对接式连接的方式,以此可缩短减速装置与螺旋钻头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开瓶器的整体体积减小,并使得螺旋钻头的转动力度更足,传动效率更高,强度更强,不易发生折断。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分解图;
图4是图2的局部截面图;
图5是图2中缺少连接头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机壳 20、螺旋钻头
21、重叠段 22、连接头
23、插销 201、插接孔
30、减速装置 31、输出轴
40、微型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机壳10和螺旋钻头20,该螺旋钻头20通过减速装置30连接微型电机40,该螺旋钻头20、减速装置30和微型电机40均设置于机壳10内。
该减速装置30的输出轴31与螺旋钻头20重叠包覆式连接,具体而说,在本实施例中,该螺旋钻头20具有一重叠段21,该输出轴31的前端位于该重叠段21中而被螺旋钻头20重叠包覆住;并且,该重叠段21与一连接头22镶嵌成型,该连接头22呈圆柱体,该连接头22具有一插接孔201,该输出轴31的前端插装在该插接孔201内;此外,该连接头22通过一插销23与输出轴31连接固定,该插销23径向穿过连接头22和输出轴31,以使得连接头22与输出轴31稳固地连接在一起。
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顶在待开取酒塞的红酒瓶口上,本实用新型开始执行开瓶动作时,由微型电机40正转并通过减速装置30变速后带动螺旋钻头20转动,使得螺旋钻头20钻入酒塞,再将酒塞从酒瓶内拔出到机壳10中,机壳10将酒塞套住,当酒塞完全从瓶内拔出到机壳10后,该酒塞推动而触发触片开关打开,此时该微型电机40停止正转,可以从瓶口位置拿下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精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精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03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