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膜式燃料泵的阀门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0293.1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1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布拉度恩·V·阿列克谢;切列米诺·A·尤里;克里瓦申科·I·谢尔盖 | 申请(专利权)人: | 燃油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04 | 分类号: | F02M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常 春 |
地址: | 俄罗斯*** | 国省代码: | 俄罗斯;RU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膜 燃料 阀门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发动机的燃油设备,特别是燃料泵的阀元件。
背景技术
目前,对应用于内燃发动机普遍使用的燃料泵,包括带杠杆驱动器的壳体,带阀杆的隔膜,与杠杆驱动器相连,头部及放置于其内部的吸入阀门和排出阀门,关闭顶端的盖子(马尔科耶夫.B.B,阿克波夫.B.A《车用化油器发动机燃料系统燃料装置的设计和操作》,塔什干,2000年,第14-15页。头部铸造成插槽,被压入吸入阀门和排出阀门的底座,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这样的泵具有很低的可维护性,具有较大的性能差异,这与在其头部内不密封的向下压泵的底座有关。
在实用新型专利编号№20551中泵的结构已经克服了这些缺点,选择作为质量原型。申请人开发了阀门模块,在其内部的吸入阀门和排出阀门位于插入件里,是一个薄的圆盘状的阀门壳体。在壳体里设计了插槽,在它里面固定弹性的关闭元件。关闭元件是带脚的碟子状在底板的中心。在插槽里同样设计了管路为了燃料通过。泵的壳体固定在隔膜式燃料泵的盖里,并且通过密封垫密封吸入腔和排出腔。
带着这样的壳体运行的泵显露出以下显著的缺点,即带吸入阀门的关闭元件的顶板隔膜及附着在它上面的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使关闭元件从插槽中抽出。其结果是,带阀门壳体的燃料泵这种结构,使得相对频繁的拆分开吸入阀门的关闭元件,从而降低了燃料泵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消除上述的缺点。技术结果是增加燃料泵的可靠性。
已知的隔膜式燃料泵的阀门模块,被设计为作为密封件固定于以燃料泵的盖的阀门插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带隔膜的被插入件设计为具有至少两个用于限制隔膜的移动的支架。
阀门模块主体的底部存在支架,用于防止发生关闭元件和隔膜泵的顶板的表面接触,从而避免了关闭元件附着在其上面。因此,当泵长期运转时,支架的存在增大了燃料泵工作的可靠性。支架的使用比在阀门壳体里放下沉插槽更有效,下沉插槽可能会增大阀门内燃料流的流动阻力,并且会增加阀门模块本身的厚度。
阀门模块可以为由塑料制成,这可以降低泵的重量并简化了生产制造过程。
阀门模块可设计为具有三个支架,这三个支架位于阀门插槽与阀门模块中心轴之间,且相间距设置。
支架可设计为具有截头圆锥的形状。
支架的最佳高度的范围是从1至3mm。试验证明,当支架的高度小于1mm时,支架的工作效率降低,并且大大地增加了关闭元件的粘合频率。当支架的高度大于3mm时,由于隔膜顶板和阀门模块主体的底部之间的寄生空间过大,从而也会导致泵的性能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安装了阀门模块的隔膜式燃料泵组合件的A-A面剖面图。
图2为安装了吸入的关闭元件带隔膜式燃料泵顶板的阀门模块外形。
图3为安装了关闭元件的阀门模块的A-A面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隔膜式燃料泵,如图1所示,包括带杠杆驱动器2的壳体1,连接在杆3上的位于顶板5和底板6之间的隔膜4,弹簧7,带分离隔板吸入腔9和排出腔10以及燃料入口管11和出口管12的上盖8。阀门模块的本体13(插入件)安装在上盖8内,该本体采用圆盘的形状,在阀门模块13的接近其边缘位置处设计有三个孔14,在这三个孔里面分别安装用于将阀门模块的下壳体13固定到上盖8的螺钉15,如图2所示,螺钉15通过密封垫16对吸入腔9和排出腔10进行密封。
在本体13里设计了两个埋入式的槽口17,用来安装关闭元件18a。阀门的关闭元件18a、18b具有碟子状的外形和脚安装在底板的中心位置,如图3所示。其中,第一和第二两个关闭元件18a安装在本体13的槽口17内的位于隔膜4燃料泵顶板5的一侧,而第三关闭元件18b则安装在与其相反的一侧的本体13里。脚19有增厚是为了将关闭元件18a,18b固定在插座16的孔20里。除此之外,在孔20周围的每个槽口17里有八个通道21用于使燃料通过。在本体13的表面的在阀门插槽14与中心之间等间距的位置,倒置朝向顶板5隔膜4的设计了三个支架22。支架22具有截头圆锥的形状,而在本体的边缘设有环形的凹槽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燃油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燃油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02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