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化的机油冷却滤清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0053.1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1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董效彬;王宝林;樊嘉天;居钰生;夏少华;袁宝良;易正根;王凯;徐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1M5/00 | 分类号: | F01M5/00;F01M11/03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4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化 机油 冷却 滤清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润滑冷却系统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成化的机油冷却滤清模块。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机油冷却滤清系统由机油冷却器和滤清器等组成,他们分别装在机体上或装在一起再用管路跟机体连接(如CN200810196553.3、CN01263063.2、CN200620161729.8等)。油路用油管或油道相连,占用空间大,管路复杂,管路有压降,且接头处容易泄露;冷却水用管路引入冷却器,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没有外接管路,且调节方便的集成化的机油冷却滤清模块。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化的机油冷却滤清模块,包括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所述机油冷却器设置在冷却器盖板上,所述机油滤清器设置在滤清器座上;其特征在于:该模块直接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所述冷却器盖板和滤清器座集成为一体;所述机油冷却器位于冷却器盖板内侧,设置于机体内部。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滤清器旋装在滤清器座上;滤清器座上铸有油槽,与冷却器盖板形成油路。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器盖板和滤清器座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片密封。
所述滤清器座上安装有机油温度压力传感器、限压阀、旁通阀;所述限压阀和旁通阀置于滤清器座侧边外部。
本实用新型省去了所有机油和水的外接管,既消除了进出水和油管接头的泄露隐患又方便安装、维修和更换,同时结构更加美观紧凑。同时,将限压阀和旁通阀置于模块外部,便于调节阀的开启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油冷却滤清模块的结构图。
图2是实用新型的机油滤清器座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机油冷却滤清模块在发动机上的安装图。
图4是模块上油孔和阀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的一种集成化的机油冷却滤清模块,包括机油冷却器1和机油滤清器8,所述机油冷却器1设置在冷却器盖板2上,所述机油滤清器8设置在滤清器座5上;该模块直接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所述冷却器盖板2和滤清器座5集成为一体,中间有密封垫片3密封;所述机油冷却器1位于冷却器盖板2内侧,设置于机体内部。所述机油滤清器8旋装在滤清器座5上。滤清器座5上铸有油槽,与冷却器盖板2形成油路。
所述滤清器座5上安装有机油温度压力传感器4、限压阀7、旁通阀6;所述限压阀7和旁通阀6置于机油滤清器座5侧边外部。
该模块工作时,机油泵将润滑油从油底壳内吸出,加压后进入主油道,然后通过图4中的进油孔11进入该模块,在模块内经过油槽封闭的油道流入机油冷却器1,经缸体上循环水冷却后,从机油冷却器1流入滤清器座5内的油道,然后进入机油滤清器8,最后从出油孔9流出进入缸体的油道,供发动机润滑及活塞冷却。当机油泵的油量过大时,旁通阀7打开,将过多的润滑油从回油孔10流回油底壳。当机油滤清器8堵塞或阻力过大时,旁通阀6打开,部分或全部润滑油绕过机油滤清器8从出油孔9进入发动机油道。此外,该模块的机油压力温度传感器4,实时监测发动机运行时主油道内机油的温度和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00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防爆柴油机的栅栏式阻火器
- 下一篇:汽轮机真空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