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脚踏式运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8617.8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2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蒋宝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佳丰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9/00 | 分类号: | B62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地址: | 3152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脚踏 运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骑行车辆,具体说是脚踏式运动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四轮(或更多轮)脚踏式骑行车辆(例如四轮儿童车),为尽量简化结构,通常均没有类似弹性支架结构的设计,因此车轮不能浮动着地,当遇到路面不平时,各个轮子无法同时着地,因此平稳性不够,容易导致车辆倾斜,会出现稳定性差、无法正常驱动等问题,影响安全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脚踏式运动车,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后车轮作为着地基准,前车轮实现横向浮动,能够满足不同场地条件下(平地、坡地、沙滩等)的四轮抓地要求,稳定性好,易于骑乘,安全性更好。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脚踏式运动车,包括与后车轮连接的外管1,与前车轮连接的内管2,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管1的截面呈矩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圆形的中心孔,
所述内管2的截面呈圆形,
内管2插装在外管1的中心孔内,
销轴3垂直的依次穿过外管1、内管2后,与螺母4连接,使内管2限位于外管1内,
外管1上用于穿装销轴3的通孔与销轴3紧配合或过盈配合,
内管2上用于穿装销轴3的通孔的孔径大于销轴3的直径,形成限位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销轴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限位孔使前车桥横向浮动的角度限制在1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脚踏式运动车,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后车轮作为着地基准,前车轮实现横向浮动,能够满足不同场地条件下(平地、坡地、沙滩等)的四轮抓地要求,稳定性好,易于骑乘,安全性更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脚踏式运动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外管和内管横截面示意图,
图3前车轮实现横向浮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脚踏式运动车,包括:
与后车轮连接的外管1,与前车轮连接的内管2,座椅、脚踏和车把的设置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可采用现有公知技术实施,不再详述,
所述外管1的截面呈矩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圆形的中心孔,
所述内管2的截面呈圆形,
内管2插装在外管1的中心孔内,
销轴3垂直的依次穿过外管1、内管2后,与螺母4连接,使内管2限位于外管1内,
外管1上用于穿装销轴3的通孔与销轴3紧配合或过盈配合,
内管2上用于穿装销轴3的通孔的孔径大于销轴3的直径,形成限位孔。该限位孔即前车桥横向转动的限位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销轴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限位孔使前车桥横向浮动的角度限制在15°。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角度是测试儿童车稳定性的安全极限,在大于15°的坡地,不适于儿童车辆骑行。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佳丰车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佳丰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86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自行车前叉结构
- 下一篇:滑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