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在线检测电涌保护漏电流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8435.0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7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祥超;张枨;陶瑞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4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检测 保护 漏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雷电科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线检测电涌保护漏电流的装置。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大量地在供电系统使用电涌保护器(SPD),对雷电过电压及操作过电压的抑制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用电涌保护器时,多数是由氧化锌压敏电阻(MOV)非线性零件作特为核心零件,MOV器件有着优越的特点:通流量大、非线性特点好、无续流等特点。但是因为MOV要长期承受系统运作电压的作用,SPD会发会发生阀片的变化,潮湿,污秽和过电压等因素的作用使SPD的功率和电流量增大,芯片会发生劣化,甚至导致爆炸,起火现象。社会上针对这些现象给予了高度关注,为了及时发现MOV的受潮,氧化和其他隐患,避免由事故造成的巨大损失,在提高MOV产品的可靠性,强化质量管理的同时,对MOV进行在线检测和状态诊断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对SPD进行在线检测的优点是不需要断电就可以对它的性能有所了解,并能发现它的隐患和缺陷,方便工作人员及时补救,避免在成经济损失,确保SPD正常运行。每年在雷雨季节前气象主管部门要对SPD进行检测,检测的项目主要是外观及脱机装置进行检测,还有对SPD的静态参数即参考电压和漏电流进行检查,这些检查不能完全说明SPD的实际情况,在此检测项目的基础上应增加SPD在线电压作用下的漏电流,能及时真实地反映SPD的运行情况。SPD的漏电流在线检测主要测量它在运行电压作用下的泄漏电流。因为泄露电流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SPD的运行状况。通过在线检测,不仅可以尽量地发现故障,排除故障,健全SPD的安全运行系统:而且对SPD泄露电流进行统计并实现数据分析,从而有效地检测SPD的内部缺陷,因此对SPD进行在线检测意义重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在线检测电涌保护漏电流的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法是:一种在线检测电涌保护漏电流的装置,包括柔性罗氏线圈、运算放大器、电压跟随器、以及显示装置,所述的柔性罗氏线圈与电涌保护器以及接地相连,所述的运算放大器与柔性罗氏线圈相连,电压跟随器与运算放大器相连,显示装置与电压跟随器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柔性罗氏线圈还连接有一个电子补偿电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电子补偿电路包括放大电路、移相电路、滤波电路以及V/I转换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电路设计简单,读数直观,便于操作。
2、柔性罗氏线圈,测量方便,非直接接触,工作安全。
3、柔性罗氏线圈的设计,采用补偿电路,测量精度高。
4、电路工作性能稳定,灵敏度高,可以测量0~mA级的泄漏电流,测量范围大。
5、电路功耗小,直接采用充电电池供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罗氏线圈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补偿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放大电路的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移相电路的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滤波电路的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的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的说明。
如图1所述的一种在线检测电涌保护漏电流的装置,包括柔性罗氏线圈、运算放大器、电压跟随器、以及显示装置,所述的柔性罗氏线圈与电涌保护器以及接地相连,所述的运算放大器与柔性罗氏线圈相连,电压跟随器与运算放大器相连,显示装置与电压跟随器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柔性罗氏线圈还连接有一个电子补偿电路。
柔性罗氏线圈的原理是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的误差主要是由于激磁电流存在而产生的,因此为了减少电流传感器的误差。目前,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减少激磁电流,当电流传感器中激磁电流为零时,也就是说磁芯达到了“零磁通”状态,这时它是工作在磁化曲线的线性段,电流传感器的输出收到就不会放生畸变,能够保证良好的线性度,比差和角差均为零。柔性罗氏线圈在设计中使用外部电子补偿电路动态跟踪铁芯中激磁电流,同时又进行了补偿使得芯片中的磁通动态接近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84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力激振器
- 下一篇:一种塑钢推拉门滑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