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绞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8431.2 | 申请日: | 2013-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9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曹健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健健 |
主分类号: | D03C5/00 | 分类号: | D03C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邬玥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传动方式简单同时实现经纱绞织的绞织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的大多数织机均采用多臂装置,非常笨重,体积大,结构及传动动作复杂。多臂装置为中速转动的重载部件,极易损坏,制造成本高,且不易维修。
另外,传统的织造方式为,利用综框上下运动使经纱形成开口,并通过送纬装置将纬线送入开口处,实现编织,此方式,经纱间不能相互缠绕绞织,进而使编织物强度差,降低了成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是提供一种传动方式简单,同时能够使综框实现横向运动,使经纱完成绞织的绞织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绞织装置包括:机台支架、相互平行的第一综框和第二综框、送纬装置及传动机构,第一综框、第二综框及送纬装置通过机台支架支撑,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及第三传动机构,送纬装置通过第一传动机构运动,第一综框及第二综框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第一综框通过第三传动机构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由此,第一综框及第二综框安设经纱,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实现第一综框和第二综框的纵向交替运动,从而使经纱形成开口,当经纱形成开口时,送纬装置在第一传动机构的带下,横向向第一、第二综框靠近,将纬线送入经纱开口内,继而完成编织过程,同时,适当第一、第二综框纵向完成一定运动次数时,第一综框在第三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实现一次横向运动,继而完成一次经纱的绞织。在传统的塑料丝网编织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经纱的绞织,增强了织物的强度,提高了成品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一与送纬装置平行设置的中心转轴,送纬装置两端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于中心转轴,中心转轴与第一连接杆连接位置处弯折,使中心转轴形成向其轴线位置外凸出的凸出部,第一连接杆与中心转轴转动连接。中心转轴与第一连接杆连接位置处向外弯折,第一连接杆套设于弯折部,在中心转轴转动时,第一连接杆拉动送纬装置在水平位置上前后运动,实现输送纬线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一套设于中心转轴的共轭凸轮、一推动件及一第二转轴,推动件与共轭凸轮相切,并通过一第二连接杆连接于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一综框、第二综框平行设置,第一综框及第二综框分别通过第三连接杆及第四连接杆连接于第二转轴壁面,第二转轴位于第三连接杆及第四连接杆之间。由此,共轭凸轮随中心转轴转动而转动,共轭凸轮在转动的过程中推动推动件,并通过第二连接杆传输给第二转轴,第二转轴随之在一定角度内往复转动,第一、第二综框随着第二转轴的转动在竖直方向上上下交替往复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共轭凸轮包括相互重叠的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的突出部交叉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推动件包括第一推动转子、第二推动转子,第一推动转子、第二推动转子通过一转子连轴相连,推动件于转子连轴的中部与机台支架转动连接,第一推动转子与其中一个凸轮相切,第二推动转子与另外一个凸轮相切。
由此,在共轭凸轮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凸轮及第二凸轮交替推动推动件的第一推动转子和第二推动转子,使推动件以第一推动转子和第二推动转子的连接处为轴心摆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杆包括一连接臂杆及一连接支杆,连接臂杆一端固定连接于推动件其中一个推动转子,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支杆的一端端部,连接支杆未与连接臂杆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由此,通过连接臂杆、连接支杆的传动,使第二转轴与推动件同步运动,第二转轴在一定角度内往复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传动机构包括一第三转轴、一错经凸轮、一第一错经滚轮、一错经挑杆及一错经滑动件,错经凸轮套设于第三转轴,第一错经滚轮设于错经凸轮上方,,与错经凸轮相切;错经挑杆横向设置于错经滚轮上方,与错经滚轮相切,错经挑杆的一端与错经滑动件连接;第三转轴通过皮带或链条与中心转轴传动。由此,第三转轴随中心转轴转动而转动,从未而使错经凸轮随之转动,与之相切的第一错经滚轮在错经凸轮转动的过程中上下往复运动,与第一错经滚轮相连的错经滑动件由此实现纵向的往复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错经凸轮为一由两片半圆轮片组成的不规则圆轮片,包括第一半圆轮片及第二半圆轮片,第一半圆轮片的半径大小小于第二半圆轮片的半径大小。由此,在错经凸轮转动的过程中,由于错经凸轮半径不一致,使与之相切的第一错经滚轮的轨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从而使第一错经滚轮上下往复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健健,未经曹健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84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塞控制型盐矿开采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单机双井链条机采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