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竹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8310.8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8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吴生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竹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5/00 | 分类号: | A47C5/00;A47C7/00;B32B21/13;B32B7/1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洪新 |
地址: | 3238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竹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用具,具体是一种凳子。
凳子是一种日常生活中供人坐下休息时所用的一种器具,虽然十分普通但是使用也最为广泛。
目前的凳子多为木质制成,具有外形美观和天然环保的优点,但是树木的生长周期非常缓慢,同时我国的森林资源又较为稀缺,因此木材资源非常宝贵,消耗过多不利于环保节能,有碍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竹凳,该竹凳应具有成本较低、原料环保、外形美观、坚固耐用和生产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竹凳,包括凳面以及若干用于支撑所述凳面的凳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凳面和凳脚均采用组合竹板制成。
所述组合竹板由至少两层叠加粘合的竹片组成;包括至少两层按纤维伸展方向纵横交错叠加粘合的竹片,或者至少两层按相同纤维伸展方向叠加粘合的竹片。
所述凳脚通过两个相互交叉配合成十字形的加强条固定于凳面;每个加强条的两端通过榫卯结构分别固定一个凳脚。
所述加强条的中部制有用于相互配合的凹槽。
所述加强条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凳面的下表面。
所述凳面为圆形或矩形平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竹子具有生长周期短和用途广泛的优点,非常适合在我国种植和应用;本实用新型采用组合竹板制成,不仅取材环保节能,成本较低,而且材质表面具有竹子天然的纤维纹路,外形美观大方;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和生产方便的特点。
竹子具有生长周期短和用途广泛的优点,非常适合在我国种植和应用;本实用新型采用组合竹板制成,不仅取材环保节能,成本较低,而且材质表面具有竹子天然的纤维纹路,外形美观大方;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和生产方便的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凳脚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凳脚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凳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组合竹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竹凳主要包括凳面1以及若干凳脚2;凳面一般为圆形或矩形平板(图1中为圆形平板)。
凳脚通过两个相互配合的加强条3垂直固定于凳面;每个加强条的两端通过榫卯结构分别固定一个凳脚,凳脚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加强条的长度方向;加强条的中部制有用于相互配合的凹槽3‑1,两个加强条通过凹槽的相互配合交叉成十字形(如图3和图4所示,凹槽相互扣合可使加强条紧紧连为一体),并通过螺丝4固定在凳面的下表面,四个凳脚则互相平行且垂直于凳面下表面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
凳面和凳脚均采用组合竹板制成。组合竹板由至少两层叠加粘合的竹片5组成;包括至少两层按纤维伸展方向纵横交错叠加粘合的竹片,或者至少两层按相同纤维伸展方向叠加粘合的竹片。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凳面和凳脚均采用两层按相同纤维伸展方向叠加粘合的竹片组成。其中,凳面的纹理如图5所示,组合竹板的纤维伸展方向均与凳脚与加强筋的长度方向相同(图中省略)。
该组合竹板可以外购或自制。组合竹板的制作过程是:先将竹材制成平整的竹片,然后将2‑3层竹片涂胶,按相同纤维伸展方向叠加粘合或纵横交错叠加粘合,再送入烘干机压合固结即成。制作凳面和凳脚时,根据需要将组合竹板切割成各组件所需形状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竹工贸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竹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83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