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热烟气复合脱硫塔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68242.5 | 申请日: | 2013-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3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 发明(设计)人: | 曾子平;刘应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亚太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C01C1/24 |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杨宏珍 |
| 地址: | 650118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烟气 复合 脱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热烟气复合脱硫塔,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巨大,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2011年排放SO2 2217.9万吨,排放量居世界第一,超过了我国大气环境的自净能力,年降水pH值小于5.6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40%,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SO2排放和酸雨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燃煤、冶金、化工。
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理念的深入,氨法突显其优势,除脱硫效率高,还具有脱除部分NOX的能力。
传统的热烟气脱硫吸收设备为,烟气经冷却塔冷却降温后,进入洗涤塔洗涤除尘,再进入吸收。塔吸收SO2 。需要设置三个塔,工艺路线和管道长,占地多,设备投资大。
经文献检索,未见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集热烟气冷却、洗涤除尘、吸收和氧化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热烟气复合脱硫塔。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热烟气复合脱硫塔,由塔体1、置于塔体1上部的洗涤吸收段10及烟气出口11、置于塔体1下部的冷却浓缩段、氧化段组成;其中:洗涤吸收段10由除雾器2、置于除雾器2下部的喷淋装置3和吸收液回流管道9构成;冷却浓缩段由置于洗涤吸收段10下方的冷却浓缩段喷淋装置4、热烟气进口喷淋装置5和隔板8构成;氧化段由氧化区6和微孔曝气装置7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1、热烟气首先进入脱硫塔塔体1下部,与从上部喷淋下的硫酸铵溶液接触,通过喷淋洗涤,洗去了烟气中的粉尘,烟气在此过程中因绝热蒸发而冷却。同时,硫酸铵溶液因水分的蒸发而浓缩,浓度逐渐提高,其蒸发热由烟气余热供给。达到一定工艺控制指标,硫酸铵溶液自动排入硫铵浓缩液贮槽,再进入后续加工成固体硫酸铵。
烟气经洗涤后,通过脱硫塔下段与上段间隔板上的升气管进入上段——洗涤吸收段10。在洗涤吸收段10,烟气自下而上穿过喷淋装置3,又经塔体上部除雾 器2除雾后,通过烟气出口11排出。在喷淋层,烟气中的烟尘被再次洗涤,同时烟气中的SO2被吸收液循环泵送来的吸收液吸收。吸收液通过回流管道9随后落入氧化区6,通过微孔曝气装置7将亚盐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铵溶液氧化为硫酸铵溶液,大部经吸收液循环泵加压后送入吸收段喷淋装置3,继续循环喷淋吸收;系统增多的吸收液分流进入浓缩槽,通过硫铵液循环泵抽出冷却浓缩段喷淋装置4。随着吸收过程的进行,吸收液成分不断发生改变,使吸收能力降低。为保持吸收效率,须不断补充新的脱硫剂——氨水使吸收剂得到再生。设专用的氨水槽补充吸收剂氨水。氨水的添加由吸收液循环管路上循环液的pH值检测调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具有较高的净化和吸收效率,同时简化了传统的工艺路线,大大减少了设备数量和装置占地面积,大幅度地降低了烟气治理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热烟气脱硫吸收塔,由塔体1、置于塔体1上部的洗涤吸收段10及烟气出口11、置于塔体1下部的冷却浓缩段、氧化段组成;其中:洗涤吸收段10由除雾器2、置于除雾器2下部的喷淋装置3和吸收液回流管道9构成;冷却浓缩段由置于洗涤吸收段10下方的冷却浓缩段喷淋装置4、热烟气进口喷淋装置5和隔板8构成;氧化段由氧化区6和微孔曝气装置7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1、热烟气首先进入脱硫塔塔体1下部,与从上部喷淋下的硫酸铵溶液接触,通过喷淋洗涤,洗去了烟气中的粉尘,烟气在此过程中因绝热蒸发而冷却。
2、烟气经洗涤后,通过脱硫塔下段与上段间隔板上的升气管进入上段——洗涤吸收段10。在洗涤吸收段10,烟气自下而上穿过喷淋装置3,又经塔体上部除雾器除雾2后,通过烟气出口11排出。
3、吸收SO2的吸收液进入氧化区6,通过微孔曝气装置7将亚盐溶液氧化为硫酸铵溶液,部分进入浓缩槽,通过喷淋洗涤热烟气而浓缩,达到一定工艺控制指标,硫酸铵溶液自动排入硫铵浓缩液贮槽,再进入后续加工成固体硫酸铵。
本实用新型使用表明,完全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亚太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云南亚太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82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