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防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8060.8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7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周力平;吴勇;万娜;周博海;李晨浩;林坚;赵承震;彭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21/00 | 分类号: | B60R2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薛玲;肖明洲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防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防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防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除了水陆两栖汽车有防水的功能之外,所有汽车每到雨季,城市路面排渍不及时有较深积水时,就会造成汽车淹没在积水中,事后车主都要维修汽车;特殊情况,对于城市交通拥堵时,汽车被堵在低洼路面,遇到暴雨时低洼处的积水不断聚集,驾驶员为了躲避暴雨通常坐在车内,但是积水快速上涨容易使发动机损坏,一旦积水进入车内,由于车门窗关闭易造成驾驶员与乘员死亡,由此可见,汽车遇到水患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汽车处于上述水患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防水系统,车主可运用此系统和方法进行防水自救保护汽车与自身安全,以避免汽车沉入水中,造成安全事故与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防水系统,包括防水气垫、电机、气体发生器、控制系统;防水气垫包括气垫主体、气垫护板、保险杠护墙、排气管防水气枕,气垫主体的两个相对侧面设置有气垫护板,气垫主体的另外两个相对侧面分别设置有保险杠护墙、排气管防水气枕,保险杠护墙、排气管防水气枕、气垫护板分别与气垫主体连通,防水气垫上设置有充气孔和钢丝扣;电机通过钢丝拉索与钢丝扣连接;气体发生器与防水气垫上的充气孔连接;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开关,控制开关分别控制电机和气体发生器。
所述排气管防水气枕、气垫护板分别通过导气管与气垫主体连通。
所述充气孔设置在气垫主体和气垫护板上。
所述气垫护板上设置有可以吸附在车门上的磁性薄片。
所述排气管防水气枕的上表曲面为适合堵住汽车排气管的曲面。
防水气垫充气后,气垫主体、气垫护板、保险杠护墙、排气管防水气枕分别与汽车的底盘、车门、保险杠、排气管紧密贴合。
所述气体发生器为压缩气体钢瓶。
所述防水气垫上设置有帐篷固定插孔。
使用时,将电机设置在汽车底盘后排座椅下,电机牵引钢丝拉索穿过汽车底盘,通过变向轮连接防水气垫上的钢丝扣,将未充气的防水气垫折叠放置在汽车前保险杠内,控制开关设置在汽车内;按下控制开关,控制系统开启电机,电机牵引钢丝拉索带动钢丝扣将防水气垫从汽车前保险杠内拉出,落入汽车底盘下,气体发生器释放气体并通过充气孔为防水气垫充气,防水气垫充气后,气垫主体、气垫护板、保险杠护墙、排气管防水气枕分别与汽车的底盘、车门、保险杠、排气管紧密贴合,防止雨水进入排气管和车内;汽车遇水时可根据积水量及积水速度决定防水气垫的充气方式,紧急状态采用控制系统控制气体发生器充气;非紧急状态可采用充气筒人工充气或电动气泵充气;导气管的长度和位置可根据汽车类型具体设置;且防水气垫上设置有帐篷固定插孔,其可与野营帐篷组合成露营的帐篷。
针对不同的水灾,车主可采取最低成本的方式给防水气垫充气,保护自己的生命与汽车,排气管防水气枕按浮力原理,正好堵住汽车的排气管,可有效防止积水进入排气管,气垫护板按浮力原理,正好上浮在汽车门窗外,能有效的防止碰撞、擦伤汽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有效的防止积水进入汽车和汽车沉入水中,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与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水系统安装在汽车上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平口的汽车排气管与排气管防水气枕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斜口的汽车排气管与排气管防水气枕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水气垫与帐篷固定架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气垫主体,2—气垫护板,3—连接体,4—保险杠护墙,5—充气孔,6—帐篷固定插孔,7—导气管,8—排气管防水气枕,9—帐篷固定架,10—汽车保险杠,11—折叠状态下的气垫主体和气垫护板,12—折叠状态下的排气管防水气枕,13—钢丝扣,14—钢丝拉索,15—电机,16—排气管,17—防水气枕上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80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