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内增压高速液压铆接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8054.2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4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海;刘宏献;周斌;刘社英;李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阳锻压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5/20 | 分类号: | B21J15/20;B21J15/28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赵磊 |
地址: | 455142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增压 高速 液压 铆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尤其涉及一种液压铆接机。
背景技术
液压铆接机是各类汽车车架的专用铆接设备,可冷铆直径为φ10mm~φ16mm的铆钉,铆接频次为25次/min。铆接机的执行机构铆钳由人工操作,工作移动范围大,人工劳动强度大,需要铆钳轻巧,便于移动,因此普遍采用增压系统提高压力的高压铆接技术,以降低铆钳油缸的体积重量,便于人工操作。液压控制系统在结构上采用增压缸与液压集成控制阀块分置,用高压管道相互连接的形式,并且液压集成阀块为多层叠加形式,因此阀板之间、管路接头处很容易产生泄漏,增压缸的缸体与活塞杆易发生拉伤、粘着而卡死,机器故障率高等现象。为此,本申请人在中国专利申请2012102878312中公开了一种超高压输出集成油缸,结构紧凑,输出压力大,体积远远小于同等吨位输出油缸,可将输出压力放大到输入压力的12倍,工作缸内可承受120MPa的压力,超高压压力能能够在油缸内部缓释,可有效的吸收快速回程产生的液压冲击,降低管道、缸体崩裂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内增压高速液压铆接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轻便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内增压高速液压铆接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装有液压发生器和电器控制柜,复合增压缸固定在铆钳上,铆钳装在吊具上,吊具与移动悬挂装置相连,液压控制系统与液压发生器相连,液压控制系统通过输油管、回油管与复合增压缸相连。
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集成阀块和安装在集成阀块上的方向控制阀、前进压力继电器、返回压力继电器、压力表及溢流阀,输油管和回油管都与方向控制阀相连,前进压力继电器装在第一输油管上,返回压力继电器装在第一回油管上,所述的液压发生器包括油箱和安装在油箱上的电机油泵组,还包括风冷装置,第二输油管一端与电机油泵组相连,另一端与方向控制阀相连,第二回油管一端与方向控制阀相连,另一端通过风冷装置后与油箱相通,压力表装在第二输油管上。
所述的移动悬挂装置包括导轨和与导轨配合的滑车,弹簧平衡器的上端与滑车相连,下端通过钢丝绳悬挂有滑轮,滑轮轴上装有吊钩。
所述的吊具包括吊架,吊架上端装有转轴,转轴上端有吊环,吊架下端通过球型支撑安装有连接板,铆钳体与连接板相连。
所述的铆钳体为C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新型内增压高速液压铆接机,采用高性能弹簧平衡器配合滑轮来作为移动悬挂装置,提高了铆钳的轻便性和稳定性,使得操作更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液压控制系统与液压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液压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4为移动悬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内增压高速液压铆接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上装有液压发生器2和电器控制柜3,复合增压缸7固定在铆钳上9,铆钳9装在吊具6上,吊具6与移动悬挂装置5相连,液压控制系统4与液压发生器2相连,液压控制系统4通过输油管、回油管与复合增压缸7相连。
如图2、图3所示,液压控制系统包括集成阀块41和安装在集成阀块上的方向控制阀44、前进压力继电器43、返回压力继电器42、压力表45及溢流阀46,输油管和回油管都与方向控制阀44相连,前进压力继电器43装在第一输油管471上,返回压力继电器42装在第一回油管481上,液压发生器包括油箱21和安装在油箱上的电机油泵组22,还包括风冷装置23,第二输油管472一端与电机油泵组22相连,另一端与方向控制阀44相连,第二回油管482一端与方向控制阀44相连,另一端通过风冷装置23后与油箱21相通,压力表45装在第二输油管472上。所有液压控制元件集中安装在集成阀块上,方向控制阀带有换向调节阻尼孔,能够实现平稳换向,换向阀控制复合增压缸的进油和回油,前进压力继电器43有效控制输入的油压,并发出回程讯号,返回压力继电器42控制返回压力并发出卸荷讯号,通过溢流阀46调整系统工作压力,总回油先通过风冷装置后再回到油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阳锻压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安阳锻压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80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护理床
- 下一篇:一种新型肠造口脱垂防护带